中秋假期即將到來,你肯定會準備超級吃多的美食,醉蝦、生魚片、牛排、田螺......但是你知道嗎?這些美食里,可能有寄生蟲。吃下去,游蕩在你的身體里,想想都覺得可怕,聽說有人因為感染寄生蟲后,腦部受損,雙目失明。記住下面這些食物,看看有你愛吃的嗎?
1哪些食物有寄生蟲?蝦和蟹
蝦和蟹可能含有肺吸蟲,而普通清洗,或用酒、醋、開水浸泡都不一定能殺死這些肺吸蟲。
肺吸蟲主要寄居在肺部,感染后會出現咳嗽、胸痛、咯血、呼吸困難、痰帶腥味等癥狀,部分患者可出現胸腔積液、胸膜增厚和膿胸等并發癥,如果移行到大腦,還會出現走路搖搖擺擺、癲癇甚至癱瘓。
田螺
圖源:Pixabay
生魚片
近幾年,日料在中國大為流行,許多中國人都愛上吃日料,而日料中最特色的菜式就是生魚片,生魚片鮮嫩好吃,但是卻對健康也會產生威脅,因為它是肝吸蟲的搖籃,如果不干凈的話,進食太多會造成肝吸蟲病。
圖源:Pixabay
引起肝損傷,主要表現為肝區隱痛、肝臟腫大、消化不良、食欲減退、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感染者可能發生肝硬化甚至死亡。
黃鱔
黃鱔是生活中很多人非常愛吃的,魚肉肉質非常鮮美,而且黃鱔含有較高的營養成分,能夠滿足人體所需。
但體內含寄生蟲最多,其中有顎口線蟲,食材在70°C以上加熱4-5分鐘才可能殺死顎口線蟲,爆炒、氽燙的加熱時間或溫度不足以及簡單的蘸醋、醬油、檸檬汁或醉制一般都殺不死他們,可見這種寄生蟲生命力極強。
所以在清理時一定要注意,可以用手捏或者就剪破一層皮來看,像血絲一樣的,還是很明顯的。這種寄生蟲可以在人體內移行,走到哪里,就禍害到哪里,嚴重時可導致癲癇、癱瘓和腦疝。
嫩牛排
牛排是西方傳來的一種美食,在國內盛行,深受大眾的喜愛。吃牛排有講究,那就是牛排的熟度,一般吃牛排會選擇5分熟或7分熟,以此保持牛排的鮮嫩,雖然這種熟度的牛排吃起來口感好。
圖源:Pixabay
愛吃生牛排的人往往認為這樣的牛排才“有嚼勁”、“有牛肉味”。殊不知這種“時尚”的“嗜血”飲食習慣也存在感染寄生蟲病的危險。可能會導致腹部不適、肌肉痛、消化不良、腹瀉或體重減輕等癥狀,蟲子有時會從肛門逃出來,導致肛門瘙癢。
2如何吃才能預防寄生蟲入侵
01盡量不生食
寄生蟲不耐熱、不耐凍,所以通過加熱或低溫處理,就可以有效殺滅寄生蟲。
歐盟相關規定建議:冷凍水產品使其每一個部分都降至-20℃以下,持續冷凍24小時后,可以殺死寄生蟲放心食用;而美國FDA也表示,將食品加熱到60℃及以上就可以有效殺滅寄生蟲。
但對于像小龍蝦、田螺這種可能含有寄生蟲較多,又不好清洗的食物,想防蟲入口,最有效的辦法還是煮熟了再吃,烹飪時的溫度達到100℃以上,并持續一段時間,方可達到高溫消毒的效果。
不過,重慶的吃貨們表示很傷心,完全不吃生食怎么可能?那這種時候,就一定要注意原材料的來源,身體有任何不舒服的話請盡快就醫,將寄生蟲殺死在襁褓中。
02生熟要分開
感染寄生蟲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生熟混切。
如果砧板和刀同時切了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那就有可能引起感染。
所以,廚房最好備好多把刀和菜板,將生、熟、水果分開存放。
平時切完生肉后也應該清洗消毒后再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盛過生魚蝦的器皿,不再用于盛放熟菜、涼拌菜等直接入口的食物。
03注意飲食和個人衛生
常洗手,寄生蟲卵可能通過各種渠道附著在衣服、桌面甚至是門把手上,因此養成飯前洗手的習慣十分重要。告誡小朋友不要吮吸手指或搔抓肛門周圍(可能感染蟯蟲)。
04不接觸、購買和濫食野味
2020年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明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野生動物含有大量寄生蟲,并且耐高溫能力強。因此,要吃野生動物,一定切記要徹底的熟透,萬萬不可生食。
供稿單位:重慶天極網絡有限公司
本文整理自:騰訊醫典、科普中國、和鏈生活、家庭醫生、重慶應急發布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