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東省惠民縣人民醫院創傷關節外科趙玲
生命在于運動
生命在于運動,走路是保持健康的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但不是每天走的步數越多越好,運動其實是通過刺激我們的身體,讓我們釋放更大的潛能,但普通人不可能突破我們身體的極限,所以研究結果認為:六十歲以下的人每天走8000到1萬步,60歲以上的人每天走6000到8000步是最適合的運動量,運動量過小或者過大都會導致疾病的風險增加。當然,不運動一定比過量運動更糟糕。
正常人群每天堅持走路10000步,即30—45分鐘,有促進血液循環、放松大腦、促進胃腸蠕動、強身健體等好處。
1、增強心臟功能:走路是有氧運動,平時每天堅持10000步對提高心臟的收縮能力,改善心臟的負荷有很大的幫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心肌的收縮力,改善心肺功能。
2、放松大腦:堅持走路10000步可以使大腦皮層興奮,促使腦部釋放內啡肽,內啡肽可以使人心情放松,還能消除疲勞、鎮靜,有清醒頭腦、愉悅心情的效果。
3、促進腸道蠕動:每天堅持走路10000步對腸胃蠕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對于消化吸收也有一定的好處,使食物更容易消化吸收,還具有一定的增強食欲,改善便秘的效果。
4、強身健體:堅持走路10000步,可將全身大部分肌肉骨骼動員起來,從而增強身體抵抗力,有強身健體的好處,還能夠促進睡眠。
雖然每天走10000步有這么多好處,但是建議量力而行,避免過度運動加重身體負擔,也可以隔幾天進行一次長時間走路,可以讓身體肌肉得到有效放松。自身有骨關節疾病的人群應避免一次走路過多,以免加重膝關節磨損的情況。
溫馨提示:
單純散步其實算不上鍛煉。運動其實是刺激我們的身體,發揮我們的潛能,那如果是我們運動量過低,也就是散散步什么的,其實是沒有辦法激發身體的潛能的,也就達不到鍛煉的目的了。這也是為什么有的研究說,走路越快的人壽命越長,就是因為走路快,才能達到對身體刺激的目的,不是說運動的時候呼哧帶喘,但至少要稍微有一點點費力的感覺哦。
來源: 惠民縣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