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鳳娟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醫院
審核:龐占琪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醫院 主任醫師 心臟中心副主任
安徽省醫學會心力衰竭委員會委員 安徽省全科醫學會結構性心臟病分會委員
郭園麗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主任護師
在心血管疾病日益成為公眾健康重大威脅的今天,精準的診斷與有效的治療顯得尤為關鍵。從冠狀動脈造影術這一“金標準”的確立,到心臟支架的廣泛應用,再到藥物球囊擴張技術的創新,每一步都凝聚著醫學界對生命健康的不懈追求。這些治療手段不僅為醫生提供了精準的診斷依據,更為患者帶來了重獲心臟健康的希望。本文將帶您了解冠狀動脈造影術、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及藥物球囊擴張技術,旨在幫助患者及家屬更好地理解這些醫療手段,共同守護心血管健康,讓生命之樹常青。
一、冠狀動脈造影術
冠狀動脈造影術目前被認為是評估心血管狹窄程度及診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金標準”。醫生可以通過冠狀動脈造影準確獲取冠狀動脈病變的詳細信息,進而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具體而言,冠狀動脈造影術是通過穿刺患者上肢的橈動脈或下肢的股動脈,將導管沿動脈血管路徑送入主動脈根部,直至找到冠狀動脈的開口處。隨后,向冠狀動脈內注入造影劑,利用X射線設備拍攝,使冠狀動脈的形態和狹窄程度得以清晰顯現。這一過程可形象地比喻為給心臟的血管進行“拍照”。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
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即廣為人知的“心臟支架”手術。當冠狀動脈造影結果顯示患者的左主干血管狹窄程度≥50%,或非左主干血管狹窄程度≥70%,亦或即便狹窄未達此程度,但心絞痛頻繁發作時,醫生會綜合評估患者的整體情況,考慮實施支架治療。
醫生將利用先前建立的通路,插入直徑稍大的導引導管和導絲。隨后,通過這條新通路,醫生會先向狹窄部位送入一枚球囊。球囊擴張后,能夠將狹窄的血管撐開,之后醫生將球囊放氣撤出,再把由“球囊+支架”組成的輸送系統送至病變位置。支架是一段網狀的金屬,事先被壓縮并包裹在球囊表面。當這一組合到達預定位置后,醫生會再次撐開球囊以釋放支架,隨后撤出球囊。支架將留存在血管內,確保血流順暢通過,恢復血液供應。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有患者擔憂支架放入后是否會因活動而移位或脫落,其實不必過于擔心。隨著時間的推移,血管內膜上的內皮細胞會逐漸生長并覆蓋支架,最終將其包裹,使其與血管融為一體,穩固地“扎根”于血管中,實現終身留存。
心臟支架主要適用于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冠狀動脈血管狹窄程度超過70%的中重度穩定性心絞痛患者,或是對藥物治療反應欠佳的不穩定心絞痛患者,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時間就是生命。使用支架迅速開通閉塞的血管,其促進心功能恢復的效果要優于溶栓和單純的藥物治療。
然而,患者是否適合接受支架治療還需依據冠狀動脈病變的具體類型來決定。對于簡單病變(如1~2處狹窄),支架植入可能是適宜的選擇;而對于復雜或嚴重病變,如左主干病變、彌漫性病變、鈣化嚴重的病變等,則可能更適合采用冠狀動脈搭橋手術進行治療。
三、藥物球囊擴張
與普通球囊相比,藥物球囊表面附有一層抗增殖藥物,這種藥物通常是紫杉醇。將藥物球囊送達冠狀動脈狹窄的位置后,球囊在擴張時會貼緊血管壁,持續時間30~60秒,此時藥物會滲入血管內皮下組織細胞內,從而起到預防血管再狹窄的作用。藥物球囊在釋放藥物后即刻被撤出血管,確保藥物被有效釋放至血管壁。隨后,醫生將球囊撤出,僅留下管壁上的藥物緩慢且持續地發揮作用,以防止血管狹窄,這種藥物作用時間可長達2~4周。此過程無異物殘留體內,避免了支架再次植入,為患者提供了類似“隱形支架”的治療效果。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與支架相比,藥物球囊更適用于以下情況:
1.原已植入支架的部位再次發生狹窄,且不宜再次植入支架;
2.病變血管極為細小,支架難以進入;
3.病變血管存在分叉,使用支架治療存在困難;
4.患者存在出血風險,無法長期口服雙重抗血小板藥物。
需要明確的是,任何治療手段都有其局限性。無論是選擇心臟支架還是藥物球囊,術后都需嚴格遵守以下幾點:
1.遵照醫囑,按時服用抗血小板藥物;
2.定期前往門診復查;
3.保持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習慣;
4.進行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如慢跑、打太極拳、散步等;
5.避免用力排便、情緒激動等不良誘因,以維護心血管健康。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從冠狀動脈造影術的確診,到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的直接干預,再到藥物球囊擴張的創新應用,每一種治療手段都在為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命長度而努力。然而,無論選擇何種方式,關鍵在于科學評估、精準施治,并在術后堅持健康生活方式,方能真正實現心血管健康的全面守護。讓我們共同努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守護心血管健康!
參考文獻:
[1]《藥物涂層球囊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第二版)》專家組. 藥物涂層球囊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第二版)[J]. 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23,31(6):413-426.
[2]任李,張定國.《2021 ACC/AHA/SCAI冠狀動脈血運重建指南》解讀[J].實用心電學雜志,2022,31(04):229-237.DOI: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4.001.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