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拿到體檢報告,最讓人糾結的莫過于這“三大劫”:肺結節、乳腺結節、甲狀腺結節。
近日,知名魔術師劉謙證實“罹患0期肺腺癌”,已于2月中旬做完手術,目前除了定期回診外,也戒掉了多年煙癮。很多人知道肺癌分為4期,分別是I、II、III、IV,但并不知道肺癌有0期。所謂“0期”,其實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原位癌,代表著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
研究顯示早期診斷并且完全切除的原位腺癌(AIS)和微浸潤腺癌(MIA),10年疾病特異性生存率分別為100%和100%,總生存率分別為95.3%和97.8%。
目前我國肺癌5年生存率為19.7%,肺癌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77%~92%,肺癌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提高肺癌5年生存率、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
篩查肺癌,又怕電離輻射,胸片/CT怎樣選擇?
一提起胸部CT或X片檢查,很多人就會想到輻射!輻射!輻射!
其實,在正常自然環境下,人體一年接收到的輻射劑量為3~4mSv。常規一次胸部正位片吸收的射線量為0.1mSv,通常一次常規胸部螺旋CT的輻射劑量大概5mSv~8mSv,而低劑量胸部螺旋CT的輻射劑量大約為1mSv~2mSv,甚至更少,僅為常規胸部螺旋CT的五分之一。
肺癌在我國居惡性腫瘤發病與死亡之首,嚴重危害到人民生命健康。早期肺癌沒有特異性臨床表現,早期診斷是提高肺癌預后的關鍵。
但早期肺癌胸片發現率極低,2011年美國國家肺癌篩查試驗(NLST)結果顯示,與胸部X線相比,采用胸部低劑量CT(LDCT)對肺癌高危人群進行篩查,可使肺癌病死率下降20%。
故指南推薦胸部低劑量CT(LDCT)為篩查肺癌首選方法。
什么是肺結節?
肺結節是指肺內直徑≤3cm的局灶性、類圓形、密度增高的實性或亞實性肺部陰影,可為孤立性或多發性,不伴肺不張、肺門淋巴結腫大和胸腔積液。
影像顯示的肺結節可能只是炎癥,也可能是結核或者腫瘤的表現。
體檢查出肺結節怎么辦?
首次做胸部CT檢查看到“肺結節”,先不用過于緊張擔心。
肺結節分良性結節、惡性結節和不定性結節。隨著人工智能(AI)輔助影像診斷技術的開展,肺結節檢出率超過 70%。
其中 90%以上的肺結節都是良性的,<2%的肺結節術后病理證實為肺癌。
所以,肺結節并不都是肺癌!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如細菌或真菌感染、結核、炎性肉芽腫、間質性病變等等。
萬一發現了肺結節也不要過于緊張,因為很多肺結節其實是歲月留下的印記,是肺部陳舊性改變的烙印。
肺結節的隨訪建議在同一就診醫院進行密切隨訪,以準確地觀察小結節的CT特征和動態變化,給出可靠的隨訪或臨床干預的建議。
哪些是肺癌高危人群?
《早期肺癌診斷中國專家共識(2023年版)》將肺癌高危人群界定為:
年齡40~80歲,并且至少合并以下任意1條危險因素:
①累計吸煙指數≥20包年;
②環境或職業暴露(氡,硅,鎘,砷,鈹,鉻,鎳,石棉,柴油煙霧,煤煙,放射性元素);
③一級親屬肺癌家族史;
④合并慢阻肺、彌漫性肺纖維化或陳舊性肺結核;
⑤既往惡性腫瘤史;
⑥長期吸入二手煙(家庭或室內工作場所,>2 h/d,至少10年)或長期暴露于廚房油煙中(炒、煎、炸等烹飪)。建議對肺癌高危人群進行肺癌篩查。
肺癌如何預防?
預防肺癌關鍵是遠離煙草和包括二手煙;有職業暴露史的人群應做好勞動防護措施;盡量避免室內空氣污染,保持通風,不過度裝修,烹調時控制油溫以減少油煙的產生。
大氣污染嚴重時,盡量減少外出活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常膳食中,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盡量不吃煙熏、燒烤、霉變、隔夜食物。及時規范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彌漫性肺纖維化等呼吸系統疾病。
溫馨提示:
提高肺癌生存率的關鍵在于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除了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于肺癌高危人群每年接受一次胸部低劑量CT篩查。
作者為副主任醫師、健康中國行動宣講員
來源: 胡醫生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