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石暢(物理化學博士)
監制:中國科普博覽
編者按:為了解前沿科技動態,科普中國前沿科技項目推出“帶你讀懂科學頂刊”系列文章,精選權威期刊的優秀論文,第一時間用通俗語言進行解讀。讓我們透過頂刊之窗,拓寬科學視野,享受科學樂趣。
陶瓷作為一種古老而又充滿魅力的材料,是人類文明史上重要的發明之一。它既是無機非金屬材料,又是傳統工藝美術品,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從古代帝王御用的精美瓷器,到現代餐桌上的餐具,陶瓷以其溫潤的觸感、華麗的外表,裝點著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
此外,陶瓷具有耐高溫、耐腐蝕和硬度高等特性,逐漸成為電池、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領域不可或缺的材料。
陶瓷制品
(圖片來源:veer圖庫)
陶瓷由哪些成分組成?
陶瓷是指利用黏土、石英和長石等天然礦物作為原料,并且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最終經過成型、干燥、燒制等工藝過程制備的材料。
黏土是陶瓷生產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料之一。它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能夠在外力作用下變形并保持形狀,是陶瓷成型的基礎。黏土主要由硅酸鹽礦物組成,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鋁、氧化鐵和少量的堿金屬氧化物。
石英是陶瓷原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由二氧化硅組成。在高溫下,石英能與其他原料發生反應,促進陶瓷的燒結過程,提高陶瓷的硬度和耐熱性。
長石是陶瓷原料中的熔劑性原料,主要由氧化鉀、氧化鈉和氧化鋁組成。這些氧化物在高溫下變成流動的玻璃態,既能溶解陶瓷中的其他原料,又能填充陶瓷的空隙,促進陶瓷的燒結和致密化。
陶瓷成型過程
(圖片來源:veer圖庫)
陶瓷為什么容易碎?
我們在生活中搬運或放置陶瓷制品時都格外地小心,稍不注意就會使其破裂或摔碎。那么陶瓷為什么如此“玻璃心”呢?
首先,我們要從陶瓷的內部結構說起。陶瓷主要是由非金屬原子組成,依靠離子鍵和共價鍵結合在一起。這些化學鍵的強度很高,賦予了陶瓷高硬度、高強度和耐高溫等特性。
破碎的盤子
(圖片來源:veer圖庫)
但是陶瓷中離子或原子的排列較為緊密,且相互作用力大,當陶瓷受到外力沖擊或壓力時,很難通過材料內部的變形釋放,而是會迅速集中在某一局部區域,形成受力集中點,導致原子間化學鍵的斷裂,進而引發裂紋的產生。裂紋一旦形成,便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在陶瓷內部迅速擴展,直至整個物體破碎。
向金屬“借位”,提高陶瓷的韌性
2024年7月25日,中國科學家在《科學》(Science)雜志上發表了一項關于借用金屬位錯提高陶瓷延展性的研究成果,該技術將陶瓷在室溫下的拉伸延展變為可能。
研究成果發表于《科學》雜志
(圖片來源:《科學》雜志)
金屬材料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受外力時可以輕松地發生形變,這主要是因為金屬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會發生位錯。位錯是晶體中的一種常見缺陷,體現在晶體中的局部原子排列偏離了理想晶體結構的連續周期性。
位錯雖然是一種缺陷,但是對晶體的物理性質,特別是力學性質有重要影響。它的存在可以促進晶體的塑性變形,提高材料的可塑性。
基于此,研究者利用金屬鉬(Mo)作為基底,通過高溫燒結的方法,在其外延生長氧化鑭陶瓷,制備了具有有序界面結構的借位錯氧化鑭陶瓷材料
,該材料具有陶瓷高強度的同時還擁有金屬材料的韌性,是陶瓷材料中的“全能手”。
A-C:借位錯氧化鑭陶瓷材料界面原子結構圖;D-G. 借位錯氧化鑭陶瓷材料有序界面原子和電子結構的DFT計算結果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借位錯氧化鑭陶瓷材料的特殊之處在于金屬鉬和氧化鑭陶瓷之間的有序界面。研究者通過理論計算證實金屬鉬和氧化鑭之間具有較強的化學鍵,可以將兩種物質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在受外力時,金屬鉬會發生位錯,并且通過有序界面結構將位錯傳遞至氧化鑭陶瓷,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承受由位錯引起的應力,還可以緩解位錯在界面處積累而導致的應力集中。極大地提高了氧化鑭陶瓷材料的可塑性。
理論計算結果表明,借位錯氧化鑭陶瓷材料中金屬位錯穿過金屬-陶瓷有序界面的能量僅為2288.5兆焦每平方米,與金屬內部位錯傳輸所需的能量相當(2543.9兆焦每平方米),成功地實現了金屬位錯在陶瓷材料內部的傳輸。
實驗結果表明,借位錯氧化鑭陶瓷材料在室溫下拉伸變形量為35%時,內部的位錯密度可達3.12×1015每平方米,與金屬鉬的位錯密度相當(3.85×1015每平方米)。正是由于借位錯氧化鑭陶瓷內部高的位錯密度,其拉伸形變量可達39.9%,強度約為2.3GPa,顛覆了陶瓷在室溫條件下難以拉伸的傳統認知。
陶瓷在拉伸形變過程中的應力-應變曲線;B. 借位錯氧化鑭陶瓷材料在不同拉伸形變下的圖片;C. 普通氧化鑭陶瓷材料在不同拉伸形變下的圖片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提高陶瓷的韌性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航空航天:陶瓷材料因其高硬度、高強度和耐高溫性能而受到青睞。然而,其脆性限制了其應用范圍。提高陶瓷的拉伸韌性后,可以將其用于制造更復雜的部件,如發動機噴嘴、熱防護系統等,以提高整體性能和可靠性。
汽車制造:陶瓷材料可用于制造剎車系統、排氣系統等部件。提高陶瓷的拉伸韌性可以使其更好地承受剎車時的沖擊力,延長使用壽命并提高安全性。
剎車系統
(圖片來源:veer圖庫)
能源存儲:陶瓷材料可用于制造固態電池等新型儲能設備。提高陶瓷的拉伸韌性可以改善電池的結構穩定性和循環性能,提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電子與半導體:在電子與半導體行業,陶瓷材料常用于制造封裝材料、基板等。提高陶瓷的拉伸韌性可以改善封裝結構的可靠性,減少因熱應力或機械應力導致的失效問題。
電子元件
(圖片來源:veer圖庫)
向金屬“借位錯”提高陶瓷韌性的研究不僅是材料科學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人類探索未知、挑戰不可能的寫照。我們期待這一領域能夠涌現出更多令人矚目的成果,讓陶瓷材料在更多領域發光發熱。
參考文獻:
1.Dong L R, Zhang J, Li Y Z. et al. Borrowed dislocations for ductility in ceramics[J]. Science, 2024.
2.Mo Y, Szlufarska I. Simultaneous enhancement of toughness, ductility, and strength of nanocrystalline ceramics at high strain-rates[J].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07.
3.王昕,譚訓彥,尹衍升,等.納米復合陶瓷增韌機理分析[J].陶瓷學報, 2000.
4.倪海濤,張喜燕,朱玉濤.納米結構金屬位錯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 2010.
來源: 中國科普博覽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