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科普·黃瓜霜霉病】
黃瓜霜霉病危害加劇,如何防治?
菜農反映:每年九月份,秋黃瓜扣塑料大棚后,棚內晝夜溫差加大,空氣相對濕度明顯增加,大棚黃瓜霜霉病危害加劇,葉片上黃褐色多角形病斑增多、蔓延快,若不及時防治,將會給黃瓜生產帶來損失,一般黃瓜減產15%,嚴重的棚室黃瓜減產達35%以上,甚至造成絕產。那么,如何防治黃瓜霜霉病呢?
三江平原科普工作室(簡稱“三平科工”)科研人員表示,黃瓜霜霉病屬鞭毛菌亞門真菌,在保護地、露地發生普遍,苗期和成株期都可發病,主要危害黃瓜葉片,也可侵害蔓、花梗,是危害黃瓜田的一種常發性重要病害之一。通常在日平均溫度15℃-22℃、空氣相對濕度85%以上時有利于發生與流行。目前黃瓜田生產上控制霜霉病主要以化學防治為主,露地栽培的黃瓜常使用的殺菌劑主要有多抗霉素、甲霜·錳鋅、烯酰嗎啉、霜霉威鹽酸鹽、精甲·嘧菌酯、三乙膦酸鋁、霜脲·錳鋅、代森錳鋅、丙森鋅、木霉菌、乙鋁·錳鋅、波爾·甲霜靈、喹啉銅、硫酸銅鈣、百·鋅·福美雙、王銅·甲霜靈、福美雙、噁霜·錳鋅、烯酰·錳鋅、嘧菌酯、琥·鋁·甲霜靈等,保護地栽培的黃瓜常采用百菌清、霜脲·百菌清、腐霉·百菌清、烯酰·百菌清等煙劑進行熏煙防治。
三平科工科研人員介紹,在黃瓜生產上,除選用抗病品種、溫水(50℃-55℃)浸種、培育壯苗、合理密植、增施磷鉀肥、疏去老葉、膜下溝灌、適度放風排濕(濕度控制在70%左右)、閉棚增溫(28℃-31℃)、加強管理(晴天上午灌水后閉棚,溫度上升至43℃左右時、恒溫1.5-2個小時,后再多處通風降溫、排濕),以及進行嫁接換根栽培外,熏煙是目前防治保護地黃瓜霜霉病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也就是在霜霉病發生前,每畝用12.5%甲霜·百菌清煙劑340-400克,將其點燃,并熄滅明火,掛插于棚室內適當位置,任其穩定放煙,后封閉大棚1夜,次日開棚放煙,可視黃瓜霜霉病發生情況熏煙1-3次,注意使用該煙劑時應穿戴防護服、手套等,點燃煙劑后人員立即離開大棚,嚴禁留在棚室內。此外,黃瓜苗弱小時慎用。也可在霜霉病發生前或發生初期,每畝用40%百菌清煙劑150-200克,按梅花型在塑料大棚內布點5處,再用暗火點燃煙劑,出煙后密閉大棚熏1夜,次晨通風。若霜霉病嚴重的大棚,應隔7天熏1次,視病情熏3-4次,注意該藥劑不能與石硫合劑、波爾多液等堿性農藥混用。或在黃瓜霜霉病發生初期,每畝用15%烯酰·百菌清煙劑300-400克,點燃放煙,注意該藥不可與呈堿性的農藥或物質混合使用。
關注作物病蟲科普,呵護美麗鄉村振興!
來源: 富錦市城東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