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肝病,通常包括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細胞癌,每年在全世界造成約200萬人死亡,帶來嚴重的疾病負擔。因此,確定更多可改變的因素,以改善嚴重肝病的一級預防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近年來,合理的飲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預防肝病中的作用逐漸受到重視。維生素D是一種常見的微量維生素,主要源自陽光照射和飲食攝入。據報道,維生素D可以調節炎癥和氧化應激,抑制肝臟特異性DNA損傷、增殖和肝纖維化,從而起到保護肝臟的作用。最近發表在Nutrition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表明在成年人中,血清維生素D水平越高,患嚴重肝病的風險就越低;在肝硬化遺傳風險較高和肝纖維化評分較高的人群中,二者具有更強的負向關聯。南方醫院國家腎臟病臨床研究中心秦獻輝教授為通訊作者,研究生周春為第一作者。
該研究是基于英國生物銀行數據庫的一項縱向隊列研究。納入了來自22個研究中心的近44萬名參與者,平均年齡為57歲,女性人群占比為54%。采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測定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
圖1. 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與新發嚴重肝病風險呈負相關
在12年的隨訪期間,共發生了4510例嚴重肝病,包括代償性肝硬化1344例、失代償性肝硬化3296例、肝衰竭718例、肝細胞癌324例和肝病相關死亡511例。如圖1所示,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與新發嚴重肝病風險呈負相關。與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小于25納摩爾/升的人群相比,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大于等于50納摩爾/升的人群發生嚴重肝病的風險降低了顯著降低了38%,發生代償性肝硬化、失代償性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病相關死亡的風險分別下降了52%、40%、50%和57%。
在肝硬化基因風險較高、肝纖維化評分較高的人群中,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與新發嚴重肝病風險具有更強的負向關聯。
本研究發現,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大于等于50納摩爾/升的成年人患嚴重肝病的風險顯著降低。2024年3月18日是第24個“全國愛肝日”,今年我國的宣傳主題是“早篩早查,遠離肝硬化”。本研究強調,著眼自查自篩,促進民眾主動改變膳食和生活方式,維持充足的維生素D水平是實現肝病一級預防的重要的潛在措施。
參考文獻:
Zhou C, Zhang Y, Ye Z, He P, Zhang Y, Gan X, Yang S, Liu M, Wu Q, Qin X. Relationship among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fibrosis stag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risk of severe liver disease. Nutrition. 2024 Mar;119:112320.
編輯 | 周春 張燕君 甘小琴
審核 | 秦獻輝 張園園
轉載:請聯系我們,并標注出處。
腎臟健康促進研究
科學傳遞一小步,健康生活一大步!關注全鏈條腎臟疾病防控策略,分享腎臟健康促進研究組(Kidney Health Promotion Research Group)最新研究成果和動態,開放、合作、共享、共贏!歡迎大家訂閱、批評指正!
來源: 腎臟健康促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