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科普·白菜軟腐病】
白菜田軟腐病危害較重,如何防治?
菜農反映:八九月份,秋白菜會在蓮座期至結球期發生軟腐病,重時葉柄、根莖處髓組織腐爛,并流出惡臭的液體,致使白菜減產,甚至在貯存期間可繼續擴展進行危害,造成白菜爛窖。那么,如何防治白菜田軟腐病呢?
三江平原科普工作室(簡稱“三平科工”)科研人員表示,白菜軟腐病又稱爛疙瘩、爛葫蘆頭病,在白菜田普遍發生,主要侵染葉柄,也可侵害根莖,是危害白菜的一種常發性重要細菌病害,且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初期在白菜葉近地面的葉柄基部產生水浸斑,后期在溫暖的中午時分外葉萎蔫,但在涼爽的早晚期間可恢復,反復持續幾天后外葉攤軟在地、白菜心部外露,病部腐爛,流淌出粘稠狀的灰褐色液體,并散發著臭味,用腳輕輕一踢病株,腐爛的白菜立即倒折。在晴朗天氣下,可見腐葉失水變干,呈褐色、薄紙狀,且緊貼著葉球。此外,侵染軟腐病的白菜,在長途運輸或貯存期間仍可繼續發病,造成白菜爛窖。目前白菜生產上對軟腐病的控制主要以化學防治為主,菜農使用的殺菌劑主要有中生菌素、氯溴異氰尿酸、氨基寡糖素、葉枯唑、春雷霉素、噻唑鋅等。
三平科工科研人員介紹,在白菜生產上,除選茬輪作、適期播種、拔除病株、科學灌溉及防治地下害蟲外,噴施殺菌劑是目前白菜田防治軟腐病較為經濟且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也就是在軟腐病發生前,每畝用2%氨基寡糖素水劑188-250毫升,兌水40-50千克均勻葉面噴霧,隔5-7天噴1次,視病情連續施藥2-4次,注意預計2小時內降雨或大風天勿施藥。也可在軟腐病發生前或發生初期,每畝用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50-60克,兌水30-50千克攪拌均勻噴霧,可視病情噴施1-3次,注意該藥不宜與堿性農藥等物質混用。或在白菜軟腐病發生初期,每畝用20%噻唑鋅懸浮劑100-150毫升,兌水40-60千克均勻噴霧,隔7-10天噴1次,視病情連續噴施2-3次,以噴濕、噴透至藥液即將滴落為宜,注意大風天或預計3小時內降雨勿施藥。
關注作物病蟲科普,呵護美麗鄉村振興!
來源: 富錦市城東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