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HBV)是一個全世界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盡管這些年,在藥物治療乙肝方面有重要進展,但因為其龐大的患病基數,目前對于醫務工作者仍是巨大的挑戰。

為此,WHO提出了“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為公共衛生危害”這一宏偉目標。作為基層醫務工作者,進行科普宣傳至關重要。

1、乙肝究竟是怎么傳播的?

益陽市中心醫院介紹,HBV經母嬰、血液(包括皮膚和黏膜微小創傷)和性接觸傳播。在我國以母嬰傳播為主,占新發感染的40%-50%,多發生在圍生期,通過HBV陽性母親的血液和/或體液傳播。母親的HBV-DNA水平與新生兒感染HBV風險密切相關,母親HBeAg陽性、HBV-DNA水平高者更易發生母嬰傳播。

成人主要經血液和性接觸傳播,包括輸注未經嚴格篩查和檢測的血液和血制品、不規范的血液凈化、不規范的有創操作(如注射、手術及口腔科診療操作等)和無防護的性行為等。HBV也可經破損的皮膚或黏膜傳播,如職業暴露、修足、紋身、扎耳環孔、共用剃須刀和牙具等。

2、得了乙肝,家人需要進行檢查嗎?

一般來說,家庭成員屬于密切接觸者,且由于HBV的母嬰傳播、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等途徑在家庭成員之間可能有涉及,因此建議HBV患者和攜帶者的家庭成員均應進行相應檢測,若經檢測沒有乙肝表面抗體(抗HBs),或抗體效價低,還應接種乙肝疫苗。

3、得了乙肝,跟家人、朋友、同事該怎么相處?

HBV不經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因此,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接觸,如在同一辦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計算機等)、握手、擁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廳用餐和共用廁所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不會傳染HBV。流行病學和實驗研究未發現HBV能經吸血昆蟲(蚊和臭蟲等)傳播。

若伴侶為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者,應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或采用安全套;在性伴侶的健康狀況不明時,應使用安全套,以預防HBV和其他血源性或性傳播疾病。

一般來說,家庭成員屬于密切接觸者,且由于HBV的母嬰傳播、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等途徑在家庭成員之間可能有涉及,因此建議HBV患者和攜帶者的家庭成員均應進行相應檢測,若經檢測沒有乙肝表面抗體(抗HBs),或抗體效價低,還應接種乙肝疫苗。

4、家庭成員不小心接觸了乙肝患者的血液、體液怎么辦?

若接觸者皮膚完整,完全不用擔心這一點。若接觸者皮膚存在破損,但接觸者曾注射乙肝疫苗、明確存在抗HBs≥10IU/ml,則接觸者只需要進行傷口消毒處理即可。

若接觸者皮膚存在破損,且抗HBs效價低或陰性,亦或者不明確自身抗HBs情況時,建議盡早至醫院檢測乙肝表面抗原、HBV-DNA,3至6個月后復查。同時需要接種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

5、母親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可以哺乳嗎?

按照最新的指南推薦,新生兒在出生12h內接種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陽性母親的哺乳。

參考資料

尤紅,王福生,李太生.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2022,15(6):401-427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益陽市中心醫院 鄧葵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H)

來源: 益陽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