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2日,科學界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我國科學家在月壤研究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等單位組成的科研團隊發現了一種全新的方法,能夠利用月壤大量生產水。這一發現不僅為月球科研站的建設提供了重要的設計依據,更為未來的月球星際旅行和人類生存提供了關鍵資源。

水在月球上的存在一直是一個謎。早期的研究顯示,月壤中的含水量極低,僅在0.0001%-0.02%之間。然而,科學家們并未放棄,他們深入研究月壤礦物,發現了月壤中儲存的大量氫。在太陽風的長期輻照下,這些氫與月壤中的鐵氧化物發生反應,生成單質鐵和水。當月壤被加熱至1000℃以上時,反應生成的水將以水蒸氣的形式釋放出來。

月壤加熱過程中水和單質鐵的形成過程以及各種主要礦物的含水量對比

科學家通過精確的實驗分析,確認了1克月壤中大約可以產生51-76毫克水。這意味著1噸月壤能夠產生約51-76千克的水,足以滿足50人一天的飲水需求。這一發現,無疑為月球上的水資源開發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基于這一發現,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月球水資源原位開采與利用策略。這一策略包括利用太陽光聚焦加熱月壤,使月壤與太陽風中的氫反應生成水和單質鐵;水蒸氣通過冷凝轉化為液態水,供人類和動植物飲用;電分解水產生的氧氣供人類呼吸,氫氣作為能源使用;單質鐵用于制造磁性材料和建筑材料;熔融的月壤還可以用來制作具有榫卯結構的磚塊,用于建造月球基地。

通過加熱月壤收集月球水的原位開采與利用策略示意圖

這一策略將為月球科研站以及空間站建設提供重要的設計依據,并有望在后續的嫦娥探月任務中發射驗證性設備以完成進一步確認。這不僅是科學的勝利,更是人類探索宇宙、拓展生存空間的一大步。

月球上的水,曾經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現在卻因為我國科學家的智慧和努力,變得觸手可及。這不僅是對月球資源的一次深刻理解,更是對未來人類在月球上生活的一次大膽設想。讓我們期待,這項技術能夠早日實現,為人類的月球探索之旅插上翅膀。

來源: 李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