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8日~19日,第二次青藏科考“十大進展”發布。圖片來源: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青藏高原,這顆鑲嵌在亞洲大陸上的璀璨明珠,不僅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更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2017年啟動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下文簡稱青藏科考),如同一把金鑰匙,不斷開啟著這片神秘土地的寶藏。隨著科考的深入,如今,2024年8月中旬,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3000多個新物種被發現!**這無疑為世界生物多樣性研究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024年8月18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成果發布會在拉薩隆重舉行??蒲腥藛T向世界展示了他們在青藏高原這片神秘土地上取得的重大發現。此次科考歷時數年,動員了大批科研人員,深入青藏高原腹地,對高原的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更具體的說,**第二次青藏科考截至目前已發現新物種超過3000個,其中動物新物種205個**,植物新物種388個,微生物新物種2593個。**

上圖:2024年8月18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姚檀棟院士在拉薩對本次科考十大任務的重要成果進行集中發布。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高原的饋贈:生物多樣性的盛宴】**青藏高原的極端環境,孕育了獨一無二的生物多樣性。**從珍稀瀕危植物枯魯杜鵑、墨脫百合,到神秘莫測的察隅鏈蛇、雪山大爪鼩鼱,等等,每一個新物種的發現,都向我們展示了青藏高原生物進化的奇跡。這些新物種的背后,是青藏高原獨特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的共同作用。高聳的山脈、深邃的峽谷,將高原分割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生態系統,長期的地理隔離,促使物種在各自的棲息地中獨立進化,形成了獨特的遺傳特征。從濕潤的東部到干旱的西部,從溫暖的河谷到寒冷的高山,氣候的多樣性為生物的適應性進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促進了物種分化。頻繁的地質活動,不斷變化的地貌,也為生物的遷徙和擴散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發現的新物種之一——雪山大爪鼩鼱。標本由科考人員采自于林芝(墨脫、米林、察隅等)2560-4200m的高海拔地區。圖片來源:安徽大皖新聞**珍稀動物的回歸,被認為是生態系統的“晴雨表”。**除了新物種的發現,科考隊還發現了一系列珍稀動物的身影,如雪豹、云豹、孟加拉虎等。據報道,這些頂級掠食者的出現,表明青藏高原的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完整,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尤其是孟加拉虎在西藏墨脫地區的頻現,更是印證了這一觀點。孟加拉虎作為食物鏈頂端的捕食者,對棲息地的要求非常高。它們的存在,意味著當地擁有豐富的食物資源和完整的食物鏈,生態系統處于良好的狀態。墨脫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為孟加拉虎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地。

上圖:2023年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紅外相機拍攝到的孟加拉虎視頻截圖。來源:新華社

高原上的植物們。攝影:熊昱彤 ?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第二次青藏科考的成果,不僅豐富了我們對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認識,也為保護這片珍貴的土地提供了科學依據。**基于科考成果,我們可以更精準地劃定保護區域,制定更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為珍稀瀕危物種提供更安全的棲息地。同時,新物種的發現,為生物學、生態學等學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有助于我們深入了解生物進化的規律。通過宣傳科考成果,可以提高公眾對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意識,激發人們參與生態保護的熱情。這顆鑲嵌在亞洲大陸上的璀璨明珠,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我們將會對這片神秘的土地有更深入的了解。展望未來,隨著科考的不斷深入,我們相信,青藏高原還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上圖:從天空中俯瞰喜馬拉雅。攝影:Joys ?? 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工作組【人類活動范圍擴大,對“世界屋脊”生態負面影響應警惕】不過,我們也要意識到,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日漸擴大,青藏高原這片“世界屋脊”上的高原動植物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生存挑戰。首先是對于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過度利用的問題,可能帶來物種的滅絕。舉個例子。塔黃,這種生長在青藏高原的珍稀植物,因其獨特的藥用價值而備受關注。然而,由于生長環境苛刻、難以人工培育,塔黃主要依賴于野生采集。這種過度依賴野生資源的利用方式,使得塔黃的種群數量急劇減少,面臨滅絕的威脅。塔黃的命運,折射出許多野生動植物所面臨的困境:生長周期長、繁殖能力弱、對環境要求高,一旦遭到過度采集,種群恢復極其緩慢。這種不可持續的利用方式,不僅破壞了生態平衡,也威脅到了傳統醫藥的傳承和發展。

上圖:塔黃(Rheum nobile)是喜馬拉雅高山冰緣帶的特有植物。它的西藏高原有各類藏藥植物的身份,使得很多人去采。塔黃沒有人工培植,基本上都是從野外獲取。這樣的不可持續利用,可能給這個物種帶來滅頂之災。組圖來源:《西藏誘惑》紀錄片人類活動如過度放牧、非法狩獵、用化學藥劑對個別物種(如高原鼠兔)進行生態滅殺、礦產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劇了生態系統的脆弱性,導致棲息地喪失、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平衡失調。比如,過去幾十年來,有組織的對青藏高原鼠兔進行大規模的化學滅殺,是一項非常不明智的舉措,其潛在的生態后果不容忽視。鼠兔****是高原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是許多肉食動物的食物來源。大規模滅殺鼠兔,將會導致食物鏈斷裂,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瘜W殺蟲劑會長期殘留在土壤中,污染水源,對其他生物造成危害,甚至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

上圖: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 的巢穴。旁邊不遠處,候著的是一只耐心等候的大鵟。攝:熊昱彤。?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不負責任的旅游,給高原帶來了大量的垃圾,污染了環境。隨著青藏高原旅游業的蓬勃發展,隨之而來的垃圾問題也日益嚴峻。高原獨特的地理環境加劇了垃圾治理的難度。海拔高、氣候寒冷使得高原的微生物活動較弱,有機垃圾分解緩慢,甚至可以遺存幾百年之久。而塑料等難以降解的垃圾,則會在風力的作用下隨處飄散,污染環境。高原的生態系統極為脆弱,這些隨意丟棄的垃圾不僅破壞了美麗的自然景觀,更對當地的動植物造成了嚴重威脅。一些動物誤食垃圾后可能導致死亡,而垃圾中的有害物質也會滲入土壤和水源,污染環境。

上圖:在被譽為“第三極”的青藏高原,塑料垃圾也隨著游客的增多而不斷累積。高原上的塑料瓶 圖源:美麗公約 ?綠會融媒此外,外來物種入侵和環境污染等問題也對高原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威脅,使得原本適應高寒環境的動植物難以生存繁衍。
**氣候變化也正深刻影響著青藏高原的生態系統。**溫度升高、冰川融化等氣候變化引發的連鎖反應,破壞了高原原有的生態平衡。植被的退化、動物棲息地的喪失,不僅威脅著高原生物多樣性,也對整個高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構成了嚴重挑戰。

2022年,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推薦的【“亞洲水塔”失衡失穩對青藏高原河流水系的影響如何? 】課題入選“重大科學問題”。圖源: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面向未來的科技》,目錄頁。可以說,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任重道遠。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 (IPBES)的報告已經清晰地表明,人類活動是導致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驅動因素?!笆澜缥菁埂薄嗖馗咴?,作為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也深受人類活動擴張的影響。今天“世界屋脊”傳來了“發現3000多個新物種”固然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令人鼓舞,讓人們得以了解青藏高壓的“家底”到底有都厚實;但我們也要意識到,這更是一種鞭策、一種責任。須高度重視人類活動對高原生態系統造成的負面影響,加強生態保護和恢復,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THE END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歡迎留言、討論。

文 | 沈一杭

編輯 | Maggie

排版 | 綠葉

參考資料略

來源: 海洋與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