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

以中國神話為背景的

動作角色扮演游戲

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

正式上線!

相關話題多次登上熱搜第一

國產首款大型3A游戲來了!

圖源:新浪微博

圖源:抖音

游戲里的重慶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

《黑神話:悟空》里的所有古建筑

全部來自于團隊遍訪多個省區實地考察

并在游戲中進行高度還原

使得這一主打中國傳統文化主題的

大型游戲有了民族生命力

以中國神話故事為背景

融入陜北說書等非遺文化

重慶大足石刻的千手觀音

寶頂山西方凈土變等造像

均出現在了游戲畫面里

這些帶有濃烈中國文化特色的嘗試

讓這款產品承載了超乎預想的關注


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中的大足石刻

游戲昨日發布后

瞬間點燃了游戲愛好者們的熱情

各大主播紛紛開播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

因為游戲的3D畫面

第一個 “受害者” 出現了

九九八十一難

第一難在暈3D

20日,游戲主播@指法芬芳張大仙z 正在直播《黑神話:悟空》,觀眾正沉浸在游戲畫面中,情況卻漸漸變得有些不對勁。

只見張大仙捂住嘴,臉色開始變得蒼白,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疲憊和不適。原來,張大仙竟然“暈3D”了!

在堅持了一段時間后,張大仙終于忍不住,在直播中出現了嘔吐的尷尬場面。

圖源:直播視頻截圖

這一意外情況讓粉絲們心疼不已,紛紛在彈幕中留言關心他的身體狀況。張大仙也趕緊暫停了直播。

對此,有網友表示

自己也有暈3D的情況

也有人說,

以前從沒聽說過暈3D

那么,為什么會暈3D?

暈3D還能玩游戲嗎?

玩游戲暈3D是怎么回事?

3D眩暈癥和暈車有一定的類似。

暈車的原因,是因為人的耳朵內的前庭器官引起的,這些器官的作用主要就是感受平衡和運動的變化。我們坐車的時候,免不了搖晃顛簸以及剎車帶來的急停感。有些人的前庭器官比較敏感,這種刺激就會超過前庭器官的承受范圍。這時候前庭器官就會向大腦傳遞很多雜亂的信號,大腦通過指揮身體產生眩暈感,逼迫身體停下運動保證安全。

3D眩暈癥也是電子暈動癥,是一種人體的自我保護措施。當我們玩3D游戲、看3D電影的時候,視神經感受到了大幅度和高頻率的運動,本來如果游戲的畫面不那么逼真,神經中樞會自動鑒別出運動的虛假性,并抑制視覺傳來的神經沖動。它的形成跟感覺不匹配有關,但情況與暈車、暈船略有不同。

在玩3D游戲的時候,眼睛看到的畫面來自電子屏幕,屏幕上的畫面在不斷移動,所以眼睛傳遞給大腦的信號是“我們正在運動”。但耳朵中的前庭系統捕捉到的信號是,我們的身體正坐在沙發里一動不動呢。但由于畫面逼真,神經中樞信以為真,與此同時其他運動感受器官(如耳前庭器)卻沒感受到任何運動,這種情形對神經中樞而言是非常矛盾的。因此,神經中樞強烈地發出眩暈指令,希望人體能停下來,擺脫這種局面。眼睛和前庭系統傳遞的信息又相互矛盾了,造成了感官不匹配,引起了和暈車、暈船一樣的癥狀。再嚴重一些,就會引發惡心嘔吐了。

所以,如果你的小伙伴在玩游戲時候玩著玩著吐了,并不是說游戲不好玩,他可能是有電子暈動癥。

如何緩解電子暈動癥

不同玩家對于不同游戲的適應程度有著巨大的差異。通常來說,玩家可以通過調整幀數、開關動態模糊、調整視野范圍、更改鏡頭靈敏度等設置,或人為地制造一些場景,讓大腦從游戲環境中暫時“脫離”出來,例如距離屏幕遠一些、玩的時候頻繁看一看周圍,不要過于專注地盯著游戲畫面等,這些都有助于緩解眩暈和惡心。較嚴重的情況下,應該停止游戲,適當休息。



還有一個策略則是緩解因為感官沖突引起的緊張感:我們剛剛提到,大腦往往是“覺得”身體異常,才開始讓你感受到惡心難受;那相應的,如果能提供一個舒適的感官環境,不僅可以起到注意力轉移的作用,眩暈的癥狀也會因為相對舒適的情境減弱。

具體來說,可以通過聽舒緩的音樂(聽覺)、遠眺(視覺)、開個風扇吹點微風(觸覺)、準備一點好聞的氣味(味覺)等方式緩解電子暈動癥。

因為感官沖突過程中涉及到不少神經信號的傳遞,或者組胺分泌引發的惡心,所以抗膽堿能、抗組胺類藥物往往都能有效減少暈車,當然也能避免暈3D。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吃藥,建議在吃之前咨詢醫生。

不過,大家可能知道,暈車藥吃了會有犯困的副作用,如果你出現了電子暈動癥的癥狀,應該注意休息,而不是硬撐著吃暈車藥打游戲。畢竟對我們普通人來說,玩游戲還是為了娛樂放松嘛。

說實在的,能把主播玩吐,這游戲也是有兩把刷子的。《黑神話:悟空》可是咱們中國游戲圈的一匹黑馬,從預告片一出就震驚了整個游戲圈。它的畫面質量堪比國外頂級3A大作,操作設計也很有特色,再加上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加入,可以說是相當吸引人了。

本文綜合整理自重慶共青團、羊城晚報、南方日報、單手Game、果殼、科普中國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