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

備受矚目的國產3A游戲大作

《黑神話:悟空》全球解鎖

瞬間點燃了游戲愛好者們的熱情

各大主播紛紛開播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游戲的

第一個 “受害者” 竟出現了

微博截圖 圖片來源:科普中國

游戲主播@張大仙在直播《黑神話:悟空》時,竟然“玩吐了”!對,就是字面意義上的“吐”了,以至于該主播不得不中斷直播,表示“吃完暈車藥之后再戰(zhàn)”,還一度沖上微博熱搜。

有網友表示

“九九八十一難,

第一難在暈3D”

圖片來源:網絡

大家可能在生活中

聽說過不少暈車、暈船、暈飛機的人

但坐在電腦前打個游戲為什么也會暈呢?

今天來具體聊聊

玩3D游戲眩暈

是怎么回事?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玩游戲,特別是玩3D類、VR類游戲,真的會暈,而且一點也不亞于暈車和暈船。要搞清楚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們先從熟悉的暈車說起。

圖片來源:花瓣網

暈動癥

我們平時所說的暈車、暈船、暈飛機,被稱作暈動癥(motion sickness),它的成因跟感官不匹配有關。

舉個例子,當人坐在行駛的汽車上的時候,人的身體跟車輛是相對靜止的,所以人眼看車內的物體并不能感覺到自己在運動。

圖片來源:花瓣網

但是我們耳朵中的前庭系統(tǒng)也能感受運動,并且在行駛的汽車上,前庭系統(tǒng)是可以感受到晃動和加速、減速的。

這樣一來,眼睛收集到的信息和前庭系統(tǒng)收集到的信息不匹配,產生了沖突,導致人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

電子暈動癥

早在上個世紀中期飛行模擬器誕生的時候,人們就發(fā)現,飛行員在使用飛行模擬器訓練的時候,就會出現暈模擬器的癥狀。

后來,隨著沉浸式的電子游戲和 VR 設備的出現,它們也引起了類似暈動癥的情況,后來人們給這樣的暈動癥起了個名字,叫電子暈動癥(Cyber sickness),或者叫虛擬現實暈動癥(Virtual reality sickness)。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玩3D游戲眩暈嘔吐,就屬于電子暈動癥了,它的形成也跟感覺不匹配有關,但情況與暈車、暈船略有不同。

在玩3D游戲的時候,眼睛看到的畫面來自電子屏幕,屏幕上的畫面在不斷移動,所以眼睛傳遞給大腦的信號是“我們正在運動”。但耳朵中的前庭系統(tǒng)捕捉到的信號是,我們的身體正坐在沙發(fā)里一動不動呢。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這時候,眼睛和前庭系統(tǒng)傳遞的信息又相互矛盾了,造成了感官不匹配,引起了和暈車、暈船一樣的癥狀。

所以,如果你的小伙伴在玩游戲時候玩著玩著吐了,并不是說游戲不好玩,他可能是有電子暈動癥。

電子暈動癥能否緩解?

不同玩家對于不同游戲的適應程度有著巨大的差異。通常來說,玩家可以通過調整幀數、開關動態(tài)模糊、調整視野范圍、更改鏡頭靈敏度等設置,或人為地制造一些場景,讓大腦從游戲環(huán)境中暫時“脫離”出來,例如距離屏幕遠一些、玩的時候頻繁看一看周圍,不要過于專注地盯著游戲畫面等,這些都有助于緩解眩暈和惡心。較嚴重的情況下,應該停止游戲,適當休息。

吃暈車藥,有用嗎?

除了前面的方法,吃暈車、暈船藥,也是可以緩解電子暈動癥癥狀的。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吃藥,建議在吃之前咨詢醫(yī)生。對于異丙嗪、茶苯海明、苯海拉明等一代抗組胺藥物,需要提前30分鐘到2小時吃,等暈了再吃,就已經晚了。

在最后有必要提醒一下大家,如果你出現了電子暈動癥的癥狀,應該注意休息,而不是硬撐著吃暈車藥打游戲。畢竟對我們普通人來說,玩游戲還是為了娛樂放松嘛。

大家注意適度游戲哦~

來源: 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