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蔬菜不僅顏值高
營養豐富
而且涼拌著吃很美味
它就是紫甘藍
到底擁有哪些特別的營養呢?
多吃它,對身體又有哪些好處呢?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紫甘藍有哪些營養?
紫甘藍又名紫包菜、紫洋白菜,由于葉子呈紫色而得名,屬于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科結球甘藍變種。它在我國種植很廣泛,并且非常受歡迎,不僅能增加食欲和菜肴的美感,營養也不錯,它和我們常吃的包菜相比,除了顏色不一樣,營養上也有些不同,雖然大部分營養成分差異不大,但紫甘藍的維生素C、礦物質鉀和鈣含量都明顯高于圓白菜。
維生素C。紫甘藍的維生素C含量為26mg/100g,是圓白菜的1.6倍。
鉀。圓白菜的鉀含量僅為46mg/100g,但紫甘藍的鉀含量為177mg/100g,是圓白菜的近4倍呢。平時多吃富含鉀的食物,對維持血壓的健康有幫助。
鈣。雖然蔬菜補鈣的吸收率不如牛奶,但多少也能補點。紫甘藍的鈣含量比圓白菜高一些,為65mg/100g,是圓白菜的2.3倍。
花青素。紫甘藍和圓白菜之所以顏色差異較大,就是因為紫甘藍富含花青素,這也是它最大的營養特點。大家心目中花青素含量高的藍莓,其含量普遍在72~325mg/100g,而紫甘藍的花青素含量為90.5~322mg/100g,這含量在蔬果界也很有優勢。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抗炎的作用,長期食用富含花青素的食物,能讓體內的炎癥標志物水平下降,有助于保護心血管健康、預防認知功能下降。它還可以起到保護視力的作用,不僅能讓視力盡快適應黑暗環境,而且還可以改善近視,緩解視疲勞導致的視力模糊。
常吃紫甘藍好處多
常吃紫甘藍除了能幫我們身體抗氧化、抗炎、延緩衰老,以及保護心血管和有助于減肥之外,對身體還有兩點好處。
預防多種癌癥。紫甘藍作為十字花科蔬菜的一種,富含異硫氰酸酯,這種物質是十字花科植物中的抗腫瘤活性成分。研究數據表明,經常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可以顯著降低癌癥發生幾率,比如胃癌、乳腺癌、肺癌等。
改善腸道健康。有研究發現,紫甘藍汁含有多種生物活性化合物,能改善小鼠的腸道健康且能減緩炎性腸病的相關癥狀。這主要是通過增加有益細菌的豐度來改變腸道菌群的組成,從而增加短鏈脂肪酸和其他細菌衍生的代謝產物的產生,減緩炎癥表現,最終就能減輕機體的腸道損傷和結腸炎癥的發生。
紫甘藍的美味吃法
紫甘藍的吃法很多,無論是做熟了吃,還是直接生吃都不錯。
生吃涼拌。口感爽脆,營養保留也較為全面,還能起到更好的抗炎效果。可以將紫甘藍洗干凈后,切成細細的絲直接涼拌著吃。
有些人可能會擔心,生吃十字花科蔬菜是否會對甲狀腺健康有影響。十字花科蔬菜中的異硫氰酸酯是硫代葡萄糖苷脂的一大類水解產物,會抑制甲狀腺對碘的吸收。在碘攝入不足的情況下,如果攝入大量十字花科蔬菜,會增加甲狀腺腫的風險。雖然如此,我們也不用太擔心,對于沒有甲狀腺疾病的健康人,偶爾一天生吃100g紫甘藍對甲狀腺健康不會有危害。
烹調做熟吃。有些人不習慣生吃紫甘藍的味道,更喜歡把它做熟了吃。紫甘藍做熟后往往會變成藍色或黃色,看起來沒有食欲,這是因為紫甘藍中的花青素容易發生熱降解,這也會導致紫甘藍中花青素含量的降低。
所以,如果喜歡吃做熟的紫甘藍,推薦使用汽蒸的烹調方式。想盡可能地保留紫甘藍的鮮艷顏色,可以嘗試放一些醋或檸檬汁,因為紫甘藍色素對pH值的變化十分敏感,pH=1時色素保留率接近100%,且色澤鮮艷,保存良好未被破壞;而隨著pH值的增大,色素保留率逐漸減小,顏色逐漸由玫紅色變為紫紅色而后轉變為黃色。
紫甘藍不僅營養豐富,還是蔬菜界的顏值擔當。常吃能幫我們維持心血管健康、預防癌癥、保護視力、抗衰老、抵抗慢性炎癥、保護腸道。不過,要提醒大家,還是要注意平衡飲食,其他的食物也要合理攝入。
END
來源:科普中國
編輯:李夢娜
校對:連待待
來源: 食安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