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秦亞龍(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
監(jiān)制:中國科普博覽
編者按:為解碼生命科學最新奧秘,科普中國前沿科技項目推出“生命新知”系列文章,從獨特的視角,解讀生命現(xiàn)象,揭示生物奧秘。讓我們深入生命世界,探索無限可能。
自然界中的萬物,經(jīng)過漫長的演化過程,相互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今天,我們以螞蟻與植物為題,科學闡述螞蟻是如何幫助植物授粉的?是如何幫助植物種子傳播的?又是如何實現(xiàn)與植物互利共生的?
螞蟻如何幫助植物授粉?
被子植物(有花植物)作為植物界中最大的一類,是地球上最晚出現(xiàn)的植物類群,它們形形色色的花朵中蘊含著許多生存的奧秘,其中,就包含不同的授粉方式。
大多數(shù)被子植物開花過程中,?既包括自花授粉和異花授粉兩種基本類型,涉及風媒和蟲媒授粉等多種傳粉機制。而螞蟻授粉,就屬于比較小眾的授粉機制,在蘭科植物中多有發(fā)現(xiàn),如小兔蘭屬Leporella、蔥葉蘭屬Microtis、鳥巢蘭屬Neottia和閉距蘭屬Cleisocentron植物中均有發(fā)現(xiàn)螞蟻幫助植物授粉。
螞蟻喜甜,所以無論是花蜜腺(生長于花部的蜜腺)或是花外蜜腺(生長在植物幼莖、葉、花梗等營養(yǎng)器官上的蜜腺)分泌的花蜜,都是螞蟻喜歡的食物,當螞蟻在花朵上取食花蜜過程中,有意無意間就會觸碰到花朵的雌蕊和雄蕊,從而幫助植物完成授粉。
在我國多地均有分布的烏蘞莓Causonis japonica (Thunb.) Raf.,長得和爬山虎有幾分相似,是葡萄科Vitaceae烏蘞莓屬Causonis藤本植物。烏蘞莓的花朵極小,既能變色,還能“變性”。花朵初開時,雄蕊成熟雌蕊不成熟,中央的花盤為橙色,花盤上有花蜜分布,吸引授粉昆蟲或食蜜害蟲前來取食;當花盤轉(zhuǎn)為粉色后,花盤上的花蜜消失,雌蕊成熟雄蕊已脫落。
烏蘞莓的花蕾、花序梗、卷須、莖尖、嫩葉背面等部位還會分泌一種珍珠狀的特殊營養(yǎng)結構——食物體(Food Body),也會吸引螞蟻等昆蟲前來取食,從而換取對花朵的保護。螞蟻在烏蘞莓上取食和防御的過程中,身體與花朵的接觸,就有可能充當了授粉昆蟲。
在烏蘞莓花序上取食的螞蟻
(圖片來源:作者拍攝)
在一些自帶蜜腺的蕨類植物中,也會吸引螞蟻前來取食蜜露,當它們在取食過程中碰到蕨類植物葉背面的成熟孢子,也同樣會幫助蕨類植物進行傳播。
螞蟻如何幫助植物種子傳播?
為了生命的延續(xù),不同植物演化出了多種種子傳播方式,其中就包括依靠小小的螞蟻進行傳播的植物,這類植物被稱為“蟻播植物”,這種傳播方式也被稱為“螞蟻傳播”。通過種子傳播,螞蟻與植物之間形成了互利共生的關系。
螞蟻傳播與其他動物不同,它的視覺不行,所以螞蟻傳播的種子基本是黑褐色系的。但是,螞蟻的嗅覺卻是異常靈敏。為了能獲取螞蟻的芳心,有些植物的種子進化出了假種皮,如紅豆杉屬Taxus、猴歡喜屬Sloanea、肉豆蔻屬Myristica等,這層特殊結構既不是種皮也不是果皮,而是由珠柄、珠托或胎座發(fā)育而成的肉質(zhì)結構,會吸引動物或昆蟲取食,進而幫助種子傳播。
有些植物的種子進化出了油質(zhì)體,如淫羊藿屬Epimedium、紫堇屬Corydalis、仙茅屬Curculigo等,這種附屬結構包含了糖分、蛋白和脂質(zhì)等物質(zhì),成熟后會散發(fā)出類似于昆蟲血淋巴(無脊椎動物血腔內(nèi)流動的血樣液體)的味道,進而吸引螞蟻前來覓食,成為螞蟻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油質(zhì)體外,這些種子還進化出了粗糙的種皮、凹槽或把手等結構,便于螞蟻搬運回巢。
朝鮮淫羊藿種子
(圖片來源:中科院之聲)
紫堇種子
(圖片來源:中科院之聲)
螞蟻是偉大的,工蟻們獲取這些種子的第一時間不是大快朵頤,而是把種子搬起就往家奔,要與家人尤其是下一代分享這份美味。多數(shù)情況下,螞蟻只食用種子的油質(zhì)體,而植物種子則會被當作廢物扔到蟻巢的垃圾場或蟻丘。
就這樣,螞蟻在獲取食物的同時幫助種子進行了遠距離傳播,在有效限制小型脊椎動物取食的同時,還被安置在營養(yǎng)豐富的沃土之中,更有助于種子萌發(fā),有時甚至還可以避免火災的燒毀。而且,螞蟻傳播還可以使種子擴散開來并遠離親本,從而減少親本間的競爭。
但有時,螞蟻傳播也會造成不良后果。科研人員在研究加拿大亞伯達省潛在的入侵蟻播植物短苞百蕊草Thesium ramosum Hayne時,通過比較不同螞蟻物種對短苞百蕊草的喜好,得出不同的螞蟻雖然喜好不同,但都會幫助它傳播種子。因此,螞蟻作為傳播媒介,就有可能造成這個物種的大面積入侵,進而破壞當?shù)氐闹参锶郝洹?/p>
螞蟻與植物如何互利共生?
螞蟻和植物的長期互作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互利共生關系,這類植物被稱為蟻棲植物(Myrmecophytes、Myrmecophilous plant或Ant-plants),也叫“親蟻植物”。
蟻棲植物膨大的莖、刺、葉柄、根狀莖、囊狀葉等為螞蟻提供筑巢空間,也會通過花蜜腺、花外蜜腺和食物體為螞蟻提供食物。蜜腺分泌的蜜露富含糖分,食物體富含蛋白質(zhì)、脂肪、氨基酸、糖分和維生素等。
當然,螞蟻在與植物共生的過程中,也會保護寄主植物免受草食動物、真菌、病原體的侵害,或是通過排泄物、食物殘渣等為植物提供養(yǎng)分。
自然界中,蟻棲植物有很多,已知的大概有20多個科、60多個屬、2000多種,如刺蟻木屬Myrmecodia、蟻蕨屬Lecanopteris、刺蟻木屬Myrmecodia、金合歡屬Vachellia、號角樹屬Cecropia、球蘭屬Hoya、蟻蕉蘭屬Myrmecophila、雙角蘭屬Caularthron、鐵蘭屬Tillandsia、豬籠草屬Nepenthes等屬內(nèi)多種植物都與螞蟻建立起了共生關系。
螞蟻與金合歡(相思樹)共生
在非洲和中南美洲,生長著很多金合歡(相思樹)家族植物,該家族原本屬于廣義的金合歡屬(相思樹屬),現(xiàn)被拆分為金合歡屬、相思樹屬Acacia等多個屬。
鐮莢金合歡枝刺
(圖片來源:Jungle Dragon)
其中,金合歡屬和相思樹屬的多個物種與特化螞蟻種群間的互利共生關系,已成為研究螞蟻與植物互利共生關系的典型案例。
它們?yōu)榱朔乐贡怀缘簦谥l上長出了各種各樣的刺,其中那些空心刺,就是為螞蟻提供的巢穴,同時,還贈予螞蟻豐富的食物,包括花外蜜腺分泌的花蜜和葉尖的貝氏體(Beltian body,一種生長在葉尖的小囊,也叫貝爾塔體,是以博物學家Thomas Belt的姓來命名的)。貝氏體營養(yǎng)豐富,是這些共生蟻的主食,也常用來喂養(yǎng)幼蟲,據(jù)說在貝氏體未成熟時,還會有專門的工蟻負責照看。
螞蟻取食貝氏體
(圖片來源:MysteryGarden)
關于貝氏體(Beltian Body)名稱的由來,這里尚未完全搞清楚,我認為貝氏體(Beltian Body)是在金合歡(相思樹)家族的專屬用法,代指金合歡(相思樹)家族葉尖產(chǎn)生的食物體(Food Body)。
共生蟻也不白吃這些美食,作為“回報”,它們會幫助金合歡有效抵御大型動物啃噬、病原體侵蝕、寄生蟲蛀蝕等。研究發(fā)現(xiàn),與金合歡(相思樹)共生的螞蟻們不但可以幫助金合歡(相思樹)將樹下其他植物的幼苗咬斷,避免他們競爭養(yǎng)分和陽光。還可以通過不斷咬斷枝條上的新芽幫助金合歡(相思樹)控制體型,避免其他鄰居樹上螞蟻跑來襲擊。
而且,共生蟻還可以識別金合歡(相思樹)枝條震動所傳遞的信息,一旦發(fā)現(xiàn)有動物啃食,會立刻釋放刺鼻的揮發(fā)性信息素,通知螞蟻種群準確地朝入侵者奔去,涌入入侵者口鼻黏膜處,瘋狂啃咬并釋放蟻酸,合力幫助金合歡(相思樹)抵御長頸鹿、大象等草食動物或老鼠、松鼠等嚙齒類動物入侵。
大象啃食金合歡
(圖片來源:veer圖庫)
最新Science研究指出了食物鏈中的“螞蟻效應”:食物鏈中,那些營養(yǎng)級較低的生物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非洲,由于人類活動導致大頭蟻的入侵,打斷了舉腹蟻屬Crematogaster與鐮莢金合歡Vachellia drepanolobium (Harms ex Y.Sj?stedt) P.J.H.Hurter的互利共生關系,原本保護鐮莢金合歡的舉腹蟻被入侵的大頭家蟻屬Pheidole趕走,使得大象啃食鐮莢合歡樹的頻率顯著增加,進而降低了鐮莢金合歡的種群數(shù)量,最終改變了獅子的捕食行為。小小的螞蟻,最終影響了草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黃猄蟻與植物共生
黃猄蟻會在樹上織巢。黃猄蟻Oecophylla smaragdina Fabricius, 1775是一種在樹冠上織巢的捕食性螞蟻,屬于織葉蟻屬Oecophylla。
黃猄蟻織巢時,成群的工蟻會在樹冠向陽面選取枝葉繁密的枝條,然后你拉我拽地將相鄰的葉片拉到一起,當葉片距離較遠時,工蟻們還會首尾相連,形成“蟻橋”,抓住葉片后慢慢地拉到一起,另一些工蟻則會“抱”住黃猄蟻的幼仔,用它們吐出來的絲作為粘合劑將葉片相連,最終在枝條上造出圓球形的巢穴。
黃猄蟻巢穴
(圖片來源:作者拍攝)
黃猄蟻也會“放牧”。與其他螞蟻一樣,黃猄蟻也會“放牧”蚜蟲、介殼蟲和角蟬等,并以它們分泌的蜜露為食。
黃猄蟻放牧角蟬
(圖片來源:作者拍攝)
更厲害的是,黃猄蟻還能捕食柑橘、柚子、腰果、荔枝、杧果等果樹上的多種害蟲,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早在1700多年前就學會了用黃猄蟻進行生物防治,這也是人類生物防治的最古老記錄。
晉朝嵇含于公元304年在《南方草木狀》卷三中寫道:“柑乃橘之屬,滋味甘美特異者也。有黃者,有赪者,赪者謂之壺柑。交趾人以席囊貯蟻鬻于市者,其窠如薄絮,囊皆連枝葉,蟻在其中,并窠而賣,蟻赤黃色,大于常蟻。南方柑樹若無此蟻,則其實皆為群蠹所傷,無復一完者矣。”詳細描述了當時人們出售黃猄蟻用于柑橘園病蟲害防治的場景。
時至今日,在我國廣東、福建等地,還有在柑橘園飼放黃獠蟻的做法,通過生物防治實現(xiàn)柑橘的高產(chǎn)和無公害。有研究指出,螞蟻還會通過腺體、身體和腿部的細菌菌落分泌的抗生素,進一步抑制多種植物病害的發(fā)生。
生活在樹冠上的黃猄蟻除了可以捕食害蟲外,還可以給植物施肥。《Journal of Ecology》的一篇研究中,研究人員在樹棲螞蟻黃猄蟻的飼料中添加含同位素15氮的甘氨酸(一種氨基酸),通過追蹤同位素15氮的去向,得出黃猄蟻排泄到咖啡樹葉片上的糞便液滴是植株重要的養(yǎng)分來源,排泄物中的氮肥可以被咖啡樹葉片吸收,相當于我們養(yǎng)花或者種菜時施加的葉面肥。
參考文獻:
1.楊沛.黃猄蟻史料及其用于柑桔害蟲防治的研究[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 2002, 18(1):28-32.
2.Kaitlyn M Gaynor. A big-headed problem drives an ecological chain reaction[J]. Science, 2024, 383(6681):370-371.
3.Kamaru D N , Palmer T M , Riginos C, et al. Disruption of an ant-plant mutualism shapes interactions between lions and their primary prey[J]. Science, 2024, 383(6681): 433-438.
4.Pinkalski C , Jensen K M V , Damgaard C ,et al.Foliar uptake of nitrogen from ant faecal droplets: An overlooked service to ant-plants[J].Journal of Ecology, 2017, 106(1).
5.Sosiak C , Timonera J P , Velasco F ,et al.Native ants vary in their use of seeds from a recently introduced myrmecochorous exotic plant[J]. Arthropod-Plant Interactions, 2024, 18(3):479-492.
來源: 中國科普博覽
內(nèi)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