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原院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周光召院士,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公開資料顯示,周光召,男,漢族,中共黨員,1929年5月出生,湖南長沙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理論物理學家。1958年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態振幅,并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方法。1960年推導出贗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為國際公認的PCAC的奠基者之一。
周光召先生在辦公室(上世紀八十年代初) 圖源: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網
周光召1961年回國后從事核武器理論研究,參加領導了爆炸物理、輻射流力學、高溫高壓物理、計算力學等研究工作,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理論設計中作出了重大貢獻。1996年經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國際編號為3462的小行星命名為“周光召星”。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圖源:新華社
23位“兩彈一星”科學家
僅有兩位健在
1999年9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對當年為研制“兩彈一星”做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3位科學家中,目前健在的僅有王希季、孫家棟兩位。
“兩彈一星”先進群體。新華社發
來源: 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