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盛夏,隨著中國奧運健兒在巴黎游泳賽場上劈波斬浪,為國爭光,大家對于游泳的熱情又一次被點燃了,各大游泳場館都熱鬧非凡。當熱浪襲來,在泳池游上幾個來回,亦或是在水上樂園暢游玩耍,都是消暑降溫的絕佳方式。
然而,在這份清涼背后,偶爾也會伴隨著一些小煩惱——耳朵進水。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每當游泳或洗澡后耳朵進水了,該怎么辦?
首先,耳朵進水了不能置之不理。
大多數情況下,耳朵進水后不會有什么特別的不舒服,所以許多人會習以為常,不當回事。但作為一個五官科醫生,看過太多的耳道進水后的奇葩后果,還是告誡大家要特別注意。耳朵進水,看似平常,處理不當也會引發一系列不適,甚至感染。水進入外耳道后,如果長時間滯留,不僅會造成耳內潮濕,還可能為細菌滋生提供溫床,進而引發外耳道炎、中耳炎等問題。更有甚者,在我們五官科門診,還經常看到因為潮濕,耳道內長霉菌的,用電耳鏡看進去,放大的景象仿佛置身于巨大的蘑菇叢林。所以,耳朵進水了,不要掉以輕心,及時且正確地處理至關重要。
其次,耳朵進水了,如何自行處理?
許多專業的游泳運動員游泳后也會經常耳朵進水,他們一般是如何處理的呢?網上可以搜到東京奧運會冠軍董潔教大家的一個辦法,就是單足跳躍法。其實,這也是大家常用的辦法,將進水的耳朵朝下,單腳站立,反復跳躍,借用水的重力以及慣性將其震出來。之所以這個方法有效,是因為耳道進水時,水并不是灌滿耳道的,大部分情況下,水滴在耳道內中段因為張力作用,形成了一堵水墻。水墻的形成并不穩定,用力震幾下也就掉出來了。這個過程就像是在給耳朵做一個小小的“重力按摩”,既簡單又有效。
但如果跳一跳效果不佳怎么辦?許多人會想到用棉簽試試。但我還是不建議大家用棉簽,一方面是因為很難自己控制擦拭的深度與力度,有時候不知不覺便損傷了嬌嫩的鼓膜。另一方面是因為,如果你耳道內有較多耵聹的話,棉簽很容易將耵聹頂入更深的位置。那不用棉簽的話,可以用什么呢?一般可以用清潔的紙巾,將紙巾的一角輕輕卷出一個軟軟的長錐形,將錐形紙尖探入耳道便可將水吸出來。這種方法的核心就是不能用硬質的物品去吸水,避免損傷耳道或者將耵聹頂進耳道深處。
最后,自己搞不定怎么辦?
如果這些方法無效,一般有幾種可能。第一種可能就是耳道內原來就有大量耵聹,甚至于有些朋友原本就有所謂的“油耳朵”。平時不進水的時候,耵聹雖有,但卻并未完全阻塞。一旦進水了,少量的水與耵聹混合。就像是混凝土遇水凝結,生生在耳道內糊出了一堵“水泥墻”。第二種可能性是有些朋友的耳道有畸形或者狹窄,一旦進水就不容易排出來。不管是哪種原因,到了醫院,五官科醫生都能搞定。畢竟,對付這些“積水”,我們有的是辦法,可以用吸引器把水吸出來,也可以在內鏡下精細操作,最終讓這些耳道內的“積水”無處藏身。
當然,最好的治療總是預防。在游泳或洗澡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可以有效減少耳朵進水的風險。比如,佩戴合適的耳塞,能夠有效防止進水。同時,注意保持耳部衛生,避免頻繁掏耳朵,以免損傷耳道黏膜,為細菌入侵提供可乘之機。
來源: 海上五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