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宓 林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 主治醫師

審核:黃一沁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 主任醫師

1.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科很常見的一種慢性病,是由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反酸、燒心等癥狀,反流還可以引起口腔、咽喉、氣道等食管周圍組織的損傷,出現咽部異物感、咳嗽等表現。2022年,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研究[1]報道,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約占全球人口的13.3%,西方國家的發病率較高,但近年來亞太地區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胃食管反流病不僅僅是一種消化內科疾病,也與其他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如耳鼻喉科、呼吸科、心內科、胸外科、口腔科、心理科等,并引起越來越多的學科關注和重視。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胃食管反流病有哪些表現?

胃食管反流病最典型的癥狀是燒心(即胸骨后的燒灼感)和反酸,多在飽餐、進食不當、大量飲酒后出現,臥位、下蹲、彎腰等可誘發。此外,此病還有一些非典型表現,包括胸痛、上腹痛、噯氣、口酸、口苦、哮喘、咽部不適、咳嗽等。有些患者因擔心存在心臟病、肺部疾病而反復就診于心血管科、呼吸科等科室,甚至因癥狀長期存在且得不到診治而出現心理問題。當然,對于非典型的反流癥狀,還是應先排除其他病因。多數患者臨床表現較輕,但也有部分患者生活質量和工作因此病而受到影響,更有甚者會出現嚴重的氣道梗阻、哮喘發作、喉痙攣、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等可危及生命的情況,那就需要更積極的醫療干預。

3.為什么會發生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的發病機制比較復雜,有多種因素和部位共同參與了疾病的發生發展。其中,食管裂孔疝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胃食管交界區間斷向上移位進入異常增大的食管腔,形成食管裂孔疝,進而導致胃內容物容易向上反流。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此外,胃和食管連接處的功能障礙(如下食管括約肌松弛),食管自身的清除功能下降,食管上皮的防御功能減弱,年齡≥50歲、肥胖、吸煙、高糖和高脂飲食及非甾體抗炎藥等藥物也會使食管的抗反流能力減弱,并增加食管的高敏感性。食管外器官如咽喉、氣道等對反流物的抵抗和清除能力均弱于食管。

4.如何診斷胃食管反流病?

質子泵抑制劑(PPI)試驗簡便、有效,可作為胃食管反流病的初級診斷方法,一般應用PPI藥物雙倍劑量至少8周后評估癥狀緩解的情況。

此外,還可以通過24小時動態食管pH監測作為反流監測手段,這也是目前診斷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標準”,但因為耐受性等問題,臨床應用相對受限。

隨著內鏡檢查技術的不斷發展,上消化道內鏡檢查診斷胃食管反流病越來越便捷。根據胃鏡下食管黏膜表現可分為非糜爛性反流病和糜爛性反流病。遠端食管的鱗狀上皮被柱狀上皮取代≥1cm,且組織活檢明確腸化生時,可診斷為Barrett食管。內鏡檢查發現糜爛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消化性狹窄即可確診為胃食管反流病。

5.得了胃食管反流病,怎么辦?

胃食管反流病應個體化治療,可針對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進行調理,并聯合西藥、中藥或針灸治療等。如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還可以對患者行經胃鏡腔內折疊術、腹腔鏡抗反流手術等進行治療。治療手段可以相互補充,以期達到緩解患者的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及減少長期藥物治療的目標。

對于癥狀輕微的患者可先進行臨床觀察,調整其生活方式或采用低強度的按需治療方案。若患者癥狀發作頻繁或出現并發癥時,需進行醫療干預。

生活調理和疾病科普教育是胃食管反流病預防和治療的基礎。無論采用何種治療方法,生活方式的改變應貫穿始終,包括減肥、抬高床頭、戒煙/酒、避免夜餐和飽餐、避免進食后運動、少吃可能促進反流的食物(如巧克力、咖啡、辛辣食物、橘子、西紅柿、高脂食物)等。

藥物治療是一線療法。長期用藥的患者需警惕和監控藥物不良反應。常用藥物包括抑酸劑、抗酸劑、促胃腸動力藥、黏膜保護劑、膽汁酸螯合劑、神經調節劑和中藥等。聯合用藥的療效通常優于單一用藥。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PPI,作為抑酸劑,是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選藥物,可迅速緩解大部分患者的癥狀,逆轉部分并發癥。PPI在絕大部分患者中比較安全,不良反應少見。然而,合并糜爛性食管炎、消化性狹窄、Barrett食管、向心性肥胖、食管裂孔疝和部分食管外反流的患者可能需長期服用PPI,并且應重視長期用藥可能出現的風險(如骨質疏松癥、心腦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等),定期評估,必要時考慮內鏡下或腹腔鏡下抗反流治療。

對于癥狀重、生活質量和工作能力明顯下降的難治性患者,若證實其存在內臟高敏感或精神心理疾病,可使用神經調節劑進行治療,必要時與精神心理專科聯合診治。

參考文獻:

[1] FASS 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 N Engl J Med, 2022,387(13):1207-1216.

[2]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組,胃腸功能性疾病協作組,食管疾病協作組.中國胃食管反流病診療規范[J].中華消化雜志,2023,43(9): 588-598.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