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綠色低碳創新大會于8月15日在浙江湖州開幕。開幕式上發布了2023年度中國碳達峰碳中和十大科技創新。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工業大學校長高翔認為,十大科技創新對于推動中國的綠色低碳轉型,支撐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同時這些成果也鼓舞著全國科技工作者,將創新鏈、產業鏈、知識鏈緊密結合,推動綠色產業的發展。”高翔表示。

以下是2023年度中國碳達峰碳中和十大科技創新。

一、二氧化碳捕集與利用關鍵技術及應用

攻克CO?高效低能耗捕集技術、可再生能源驅動的高效CO?催化轉化技術、多元固廢基加氣混凝土低碳化制備技術、綠色甲醇燃料多元化利用及應用示范等,建立二氧化碳捕集及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體系。

二、有機廢物厭氧發酵沼液催化重整處理與制氫利用技術

創制用于沼液處理與制氫的催化重整技術,實現廢水達標排放及有機質能源高效利用,可服務我國年產百億方規模沼氣工程,碳減排潛力近千萬噸。

三、國際“新三可”標準碳源匯監測核校支持系統研發

在國際上率先建成首個政府間氣候變化清單改進指南標準的全球碳源匯監測核校支持系統(CCMVS),在29個省(市、自治區)碳中和行動效果及潛力評估中廣泛推廣應用。

四、面向新型電力系統的煤電低碳靈活關鍵技術

發明了超低背壓微出力切缸等52項技術,煤電機組實現了低碳靈活運行,年節能降碳近3000萬噸,得到國家級媒體的廣泛報道。

五、藍碳交易項目碳匯計量與監測方法體系

研發我國首個紅樹林和首個鹽沼藍碳方法學,完成全國首筆鹽沼藍碳交易,推動福建紅樹林藍碳交易和藍碳司法保護。

六、自然工質CO?循環理論與技術

建立CO?跨臨界動力/制冷循環高效轉化理論,研制CO?制冰技術首次應用于北京冬奧會,開發的世界首臺CO?柴油機余熱回收系統,熱效率提升絕對值超過國際最好水平。

七、成都綠色循環科技產業園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

采用前沿合成生物學技術自主研發的新型專利技術,已運行項目每處理一噸餐廚垃圾能實現約300千克的碳減排,實現餐廚廢棄物高度資源化利用。

八、公約受控強溫室氣體三氟甲烷綠色資源化轉化關鍵技術及工業應用

精準活化碳氟鍵,首創強溫室氣體HFC-23綠色轉化技術,入選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已建成國際首套工程化裝置,具備2.2億噸CO?當量減排潛力,助力國際履約。

九、省域燃煤發電清潔低碳智慧管控關鍵技術與應用

率先建立全國規模最大的省域燃煤發電清潔低碳智慧管控體系,對全省146家電廠的清潔低碳監管,SO?、NOx、煙塵排放濃度降幅分別達98%、82%、97%。

十、“云表樁車”居住區電動汽車有序充電方案

利用自主研發的有序充電模組和自研車載信息交互模塊,打通車-樁-表-集中器-主站間的雙向通信鏈路,實現對電動汽車充電功率和時間的最優調控。

來源: 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