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熊蟲——小強的Pro Max版本有沒有可能率先殖民月球?

(開篇是文章在space.com上怎么發表的,并不重要,就不翻譯了)

五年前,在2019年2月22日,一個無人宇宙探測器被發射到了月球軌道上,該探測器叫創世紀號,由SpaceL負責建造(以色列公司),該探測器原本應該是第一個在月球上進行軟著陸的私人公司建造的探測器(任務并未成功,探測器墜毀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該探測器裝載了水熊蟲,這種生物以它們超級頑強的生存能力而著稱。

這次任務從發射啟就問題重重。發射后,探測器上用于決定航天器位置的攝像頭就失效了。預算不足導致航天器的設計被簡化了。盡管指揮中心解決了部分問題,但是在4月11日,著陸當天,指揮中心遇到了一個導致任務失敗的問題。

航天器在從地球到月球的轉移過程中速度十分的快,但是要執行軟著陸,航天器必須減速。不行的是,在減速階段,一個陀螺儀失效了,導致主引擎未能提供有效的減速。在距離月面150m時,創世紀號仍然擁有500km/h的速度,根本無法減速到可以進行軟著陸的程度。創世紀號最終墜毀在月球上,它的殘骸散落在距碰撞地點方圓100m內。NASA的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于4月22號拍攝了該探測器的碰撞地點。

(幾乎)可以抗住一切的生物

考慮到水熊蟲變態一般的生存能力,它們有沒有可能從這次碰撞中生存下來?有沒有可能他們還在月球上開始自我繁殖并逐步殖民月球?

水熊蟲是一種微生物,其尺寸大約在毫米級別。水熊蟲擁有神經元,身體前端有可張合的嘴巴,具有微生物的腸子和四組不含關節的爪子,且大多具有一對眼睛。它們雖然很小,但是它們和節肢動物(昆蟲,蜘蛛)具有相同的祖先。水熊蟲一般生活在水生環境,但是它們可以在任何地方被找到,甚至在城市中也能找到。

艾曼紐爾·德拉古特,一位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援救人員,從巴黎植物園中采集了一些苔蘚和地衣樣本。為了讓水熊蟲保持活躍狀態,研究人員會為水熊蟲提供小球藻等食物,為它們提供濕潤的環境。水熊蟲通過孤雌生殖可以進行有性繁殖或無性繁殖,它們甚至可以通過雌雄同體進行自我受精完成繁殖。受精后,水熊蟲的可活躍度過的生命大約在3-30月,截止到現在,一共有1265個水熊蟲物種被發現,包括兩個化石。

水熊蟲以它們超強的生存能力著稱,它們甚至可以在外太空中生存下來。它們在遇到惡劣環境時會通過散失掉體內95%的水分而停止新陳代謝。有些水熊蟲可以合成糖分,這種糖分可以被視為防凍劑。其他水熊蟲會合成蛋白質,將細胞固定到一個玻璃狀的網絡中,從而保護自身的細胞。

在水熊蟲的脫水時期,其身體尺寸會縮小到原來的一半。它們的腿會消失,只剩下爪子可見。這個狀態學名為隱身,在生存環境好轉時,生命體會解除該狀態。

水熊蟲脫水所用時長因物種而不同,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水熊蟲都能從脫水狀態中重新回到正常的生命狀態。脫水后的水熊蟲能在-270℃的極低溫下生存,也可以在150℃的高溫下生存。它們同時也可以經歷1000-4000格雷的伽馬射線的持續照射(太陽在活動不強時幾乎不會發出伽馬射線),作為對比,人類的承受極限是10格雷,而40000-50000格雷就可以對幾乎任何材料進行殺菌消毒。但是,無論輻射的劑量,這都會殺死水熊蟲的卵,而隱身狀態提供的保護還是有限的,不能抗住所有的外界攻擊。

月球上的生活?

所以那些墜毀在月球上的水熊蟲們現在怎么樣了?它們有從這次碰撞中生還下來嗎?它們有沒有可能在月球的土壤中扎根繁殖呢?

首先,它們必須從這次碰撞中生還下來。根據實驗室的模擬,Hypsibius dujardini(水熊蟲的一個物種)在真空中以3000km/h的速度運動時,會對它們的身體造成危機生命的傷害。但是它們的確在運動速度為2600km/h的碰撞中生還了下來。相比之下,它們500km/h的“硬著陸”就顯得不那么硬了。

其次,月球表面并沒有大氣層的保護,宇宙射線可以長驅而入。但是這樣,水熊蟲也可以抗住。德國的基爾大學的羅伯特·維默-施魏因格魯伯教授對月球上伽馬射線的強度進行了模擬。他們發現月球上的伽馬射線流是持續的,但是月球上10年累計的伽馬射線強度僅為1格雷。

當然,水熊蟲必須要挺過月球極大的溫差,從低至-170℃到-190℃的夜晚和高到100℃至120℃的白天。同時,一個月球白天在(或夜晚)的持續時間很長,大約有15個地球日。探測器都沒有可以抗住這種極端天氣的能力,如果探測器沒有墜毀,探測器的活動被預計在著陸后幾個地球日后停止。

不行的是,水熊蟲并不能克服月球上沒有液態水,氧氣和食物這個事實。它們被認為永遠無法重新激活自己的身體,更不可能繁殖了。它們在月球上的殖民行動也只是一廂情愿罷了。但是,月球上隱身的水熊蟲會提出了一些道德問題,愛丁堡大學的生態學家馬修·希爾克指出。更多的,當人類開始大規模探索外太空時,用地球的生物污染其他星球的生態環境可能導致我們人類喪失很多發現外星生命的機會。

BY: Laurent Palka

FY: Chen Li.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后聯系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

來源: 天文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