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效玨 齊魯醫藥學院附屬蘭陵醫院
審核:魏秀川 齊魯醫藥學院附屬蘭陵醫院 副主任醫師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高血壓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其潛在的風險往往被忽視。當高血壓得不到有效控制時,它可能引發一系列嚴重的并發癥,其中高血壓腦出血便是最為緊急和危險的一種。
一、高血壓腦出血的基本概念
1.定義與病因
高血壓腦出血是指由于長期高血壓導致腦內小動脈發生病變,最終破裂出血,引起腦功能障礙的嚴重疾病。高血壓是腦出血最主要的獨立危險因素,其導致的血管壁硬化、彈性減弱及微小動脈瘤形成,是腦出血的直接病理基礎。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發病機制
高血壓腦出血的發病機制復雜,主要包括血管壁病變、血流動力學改變及血液成分異常三個方面。長期高血壓使腦部血管承受過高的壓力,血管壁逐漸增厚、硬化,形成微小動脈瘤。當血壓突然升高時,這些脆弱的血管壁無法承受壓力而破裂,導致血液流入腦組織,形成血腫,壓迫周圍腦組織,引發腦功能障礙。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二、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表現
1.典型癥狀
高血壓腦出血的癥狀通常較為劇烈且突發,主要包括:
劇烈頭痛:多表現為難以忍受的持續性頭痛。
意識障礙:輕者表現為嗜睡、昏迷,重者可能出現深度昏迷。
肢體活動障礙:一側肢體無力、麻木或癱瘓等。
語言障礙:說話不清、失語或無法理解他人言語。
眼部癥狀:瞳孔不等大、對光反射減弱或消失等。
其他:惡心、嘔吐,躁動等。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緊急就醫
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其病情進展迅速,治療時間窗極為有限。因此,一旦出現上述癥狀,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將患者送往有條件的醫院進行緊急救治。
三、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
1. 保守治療
對于出血量較小、癥狀較輕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療措施,包括:
控制血壓:通過藥物迅速將血壓降至安全范圍,防止再出血。
降低顱內壓:使用脫水劑、利尿劑等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
促凝血藥:促進血腫吸收,減少血腫對腦組織的壓迫。
營養支持:保持水電解質平衡,提供必要的營養支持。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手術治療
對于出血量較大、病情危重的患者,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包括:
開顱血腫清除術:通過手術直接清除腦內血腫,解除腦組織壓迫。
腦室引流術:對于伴有腦室積血的患者,可行腦室引流術,降低顱內壓。
去骨瓣減壓術:對于嚴重腦水腫、顱內壓難以控制的患者,可行去骨瓣減壓術,緩解顱內高壓。
圖5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四、高血壓腦出血的預防
1.控制血壓
預防高血壓腦出血的關鍵在于有效控制血壓。高血壓患者應遵醫囑規律服用降壓藥物,定期監測血壓變化,確保血壓控制在理想范圍內。
2.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飲食:低鹽、低脂、高纖維飲食,減少鹽和脂肪的攝入,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適量運動: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強心肺功能。
戒煙限酒:吸煙和過量飲酒均會增加高血壓腦出血的風險,應盡早戒煙限酒。
保持健康體重:避免肥胖和超重,通過合理飲食和適量運動維持健康的體重范圍。
3.定期體檢
高血壓患者應定期進行體檢,包括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的檢測,以及心電圖、顱腦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的腦血管病變。
4.心理調適
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情緒穩定對于預防高血壓腦出血同樣重要。避免長期精神緊張、焦慮或抑郁等不良情緒,適當進行心理調適和放松訓練。
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嚴重且緊急的腦血管疾病,其發生與高血壓的控制情況密切相關。通過了解高血壓腦出血的基本知識、識別其典型癥狀、掌握正確的治療方法和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顯著降低高血壓腦出血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