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杭州一對夫妻因為節儉的飲食習慣,雙雙被確診為結直腸癌。醫生指出,他們的癌癥與長期食用剩飯剩菜有很大關系。
剩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較高,這種物質在人體內可轉化為致癌物亞硝胺,長期攝入大大增加了患食道癌、胃癌、腸癌的風險。
澤橋原創 版權聯系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那些看似節儉,實則暗藏風險的生活習慣,快看看你中了幾條!
五大“省”出來的癌癥隱患
1、過期變質食物不扔
老一輩人常常舍不得扔掉過期或變質的食物,殊不知,這些食物中可能含有黃曲霉毒素等強致癌物。黃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變的谷物、堅果和油料作物中,對肝臟有極強的毒性,長期攝入可誘發肝癌。
因此,面對過期或變質的食物,我們必須堅決說“不”,切勿因小失大。
2、舊油反復使用
很多人認為食用油只要沒過保質期就都能食用,甚至將炸過食物的油收集起來再次炒菜。然而,食用油一旦開封,其保質期就會大大縮短。長時間存放的食用油容易發生氧化和酸敗,產生有害物質;而反復煎炸的油則會產生更多的致癌物。
因此,建議食用油開封后盡快食用完(3個月),避免長時間存放和反復使用。
3、做飯不開抽油煙機
為了節省電費,有些人在做飯時選擇不開抽油煙機,或者提前關閉。然而,廚房油煙中含有多種有害物質,如苯并芘、二硝基苯酚等,長期吸入這些物質,可顯著增加肺癌的風險。特別是那些不吸煙的女性,更應警惕廚房油煙的危害。
另外,燃氣灶在燃燒時也會釋放出大量的致癌物。
因此,做飯時務必開啟抽油煙機,并保持通風良好。
4、圖省力,缺乏運動
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人養成了久坐不動的習慣。然而,缺乏運動不僅會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還會增加乳腺癌、結腸癌等多種癌癥的風險。
堅持每周3~5次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等,可以增強免疫力,對預防癌癥有積極作用。因此,無論多忙都要抽出時間進行體育鍛煉。
5、圖省事,忽視體檢
體檢是預防癌癥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很多人因為怕麻煩、怕花錢而忽視了體檢的重要性。一些疾病進展到癌癥往往需要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如宮頸癌、結直腸癌等),如果能在早期發現并及時治療,很多癌癥是可以避免的。
因此,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檢,并根據自身情況增加相應的專項檢查。
來源: 澤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