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時節,來一份嗦粉,濕米粉、河粉、米線、粿條……感覺美食已經霸占了整個屏幕了。當然,危險也可能潛伏在身邊。

這些濕粉類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下,容易受椰毒假單胞菌污染(廣東省年平均氣溫和近期的氣溫正適合此菌繁殖),并產生米酵菌酸毒素。米酵菌酸毒性強烈,在高溫下穩定,只需1毫克即可致命。廣東省衛健委近期通報了2起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引起米酵菌酸中毒的常見食品,只有濕粉類嗎?不!以下三類食品,經過長時間發酵或浸泡,都容易發生米酵菌酸中毒:1.谷類發酵制品,如發酵玉米面(酸湯子)、糯玉米湯圓粉、發酵糯小米、吊漿粑、糍粑、醋涼粉等;2.存放不當的高水分谷薯類制品,如濕米粉類制品、濕淀粉類制品;3.變質銀耳、木耳等。

一旦食用了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后,潛伏期一般為1至24小時。多以胃腸道刺激癥狀起病,表現為惡心、嘔吐、腹脹腹痛、頭暈無力,部分病人有腹瀉。嚴重時可造成肝、腦、腎等器官損傷。

那如何預防米酵菌酸中毒呢?

  1. 選擇正規渠道購買食物,注意檢查產品標簽,特別是生產日期、保質期和儲存條件等信息。

  2. 注意食品的感官性狀,不食用變質的或隔天泡制加工的銀耳、木耳及其制品。

  3. 家庭制作發酵食品時,要保證原料安全無霉。

  4. 避免食用酵米面類食品,如酸湯子、河粉等,因為這些食品在制作過程中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產生米酵菌酸。

  5. 如果食用后出現不適癥狀,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盡快采取催吐等措施。

來源: 醫路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