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中華醫學會

審核:夏經鋼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主任醫師

心力衰竭通常是由心臟病引起的,但也可能由其他多種原因導致。

雖然冠心病、高血壓、心肌病、心臟瓣膜病、心肌炎等心臟疾病是心力衰竭的常見原因,但其他因素也可能引發或加重心力衰竭,例如,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腎病、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疾病也會影響心臟功能,增加發生心力衰竭的風險。此外,某些藥物、毒素及營養不良等非心臟因素也可能導致心力衰竭。

雖然心力衰竭在老年人中更為常見,但它并不是老年人的專屬疾病。

心力衰竭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取決于引起心力衰竭的基礎疾病和風險因素。年輕人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嚴重的高血壓、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疾病,也可能會發展為心力衰竭。甚至一些急性狀況,如心肌炎、心臟感染等,也能在年輕人中引發心力衰竭。中年人則可能因為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因素導致的心臟病而患上心力衰竭。此外,某些類型的心肌病和其他心臟疾病具有遺傳傾向,這意味著即使是年輕人也可能因家族遺傳而面臨較高的患病風險。

雖然心力衰竭并不專屬于老年人,但老年人確實是高風險群體。無論年齡如何,及早發現并管理心臟健康的風險因素,對于預防心力衰竭至關重要。定期體檢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維護,是預防和延緩心力衰竭發生的有效措施。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