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中華醫學會

審核:郭樹章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 主任醫師

足踝扭傷是最常見的運動損傷,受傷后傷處會出現明顯的腫脹和疼痛感,大家都知道此時應該做冷敷以消腫、鎮痛,但如何進行正確的冷敷以達到最佳效果,很多人并不清楚。

急性損傷后疼痛、腫脹明顯,立即冷敷能夠抑制感覺神經,可以起到鎮痛的效果,還可以改善周圍血管的通透性,減輕水腫和滲出。冷刺激可以使組織代謝率降低,減輕紅、腫、熱、痛等炎癥反應。冷敷適用于急性受傷后48小時內,可每隔2~3小時進行1次,如果腫脹、疼痛、發熱明顯,可每隔1~2小時冷敷1次,每次冷敷的時間不宜過長,控制在15~20分鐘,否則會導致血管反射性擴張,結果會適得其反。冷敷時需將冷敷用品貼合皮膚,與炎癥組織充分地貼合,才能發揮最好的效果。冷敷用品除了市面上可以買到的冷噴霧、冰袋,還有更經濟的方法,即準備1份冰和2份水,將冰水混合后裝入袋子中(冰和水占冰袋容量的1/2),如此,一份自制冰袋就完成了。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