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 波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 主任醫師
審核:紀 冬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 主任醫師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簡稱“乙肝”),作為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傳染病,其危害不容小覷。它不僅能夠導致急性肝炎的爆發,更可怕的是,許多感染者會發展成為慢性乙肝患者,面臨肝臟纖維化、肝硬化乃至肝癌的嚴峻風險。今天,我們將帶領大家深入了解乙肝的方方面面,從診斷到治療,從傳播到預防,為大家揭示乙肝的真實面貌。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一、什么是乙肝“兩對半”、乙肝“大三陽”和“小三陽”?
1.乙肝“兩對半”是指被HBV感染后機體產生的血清標志物,又稱“乙肝五項”,包括以下5項。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其陽性表示體內感染了HBV;
(2)乙型肝炎表面抗體(HBsAb):為保護性抗體,其陽性表示對HBV產生了抵抗力;
(3)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 HBV復制的標志,其陽性代表具有傳染性;
(4)乙型肝炎e抗體(HBeAb):其轉為陽性表示HBV復制減少,傳染性降低;
(5)乙型肝炎核心抗體(HBcAb):免疫球蛋白M(IgM)抗體陽性代表急性感染,IgG抗體陽性代表患者處于康復期或慢性感染。
2.乙肝“大三陽”:HBsAg陽性、HBeAg陽性、HBcAb陽性,代表傳染性相對較強。
3.乙肝“小三陽”:HBsAg陽性、HBeAb陽性、HBcAb陽性,代表傳染性相對較弱。
乙肝標志物的臨床意義解讀見下圖。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二、HBV感染的標志是什么?
HBV感染的標志是HBsAg陽性。
三、被診斷為慢性乙肝,該怎么辦?
慢性HBV感染是指HBsAg和/或乙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 DNA)陽性6個月以上。由HBV持續感染引起的肝臟慢性炎癥性疾病被稱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CHB可分為HBeAg陽性的CHB和HBeAg陰性的CHB。
對于沒有明確臨床癥狀且被偶然發現并診斷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建議如下。
1.盡快到有資質的醫療機構就診,檢測肝功能、乙肝五項、HBV DNA載量、甲胎蛋白(AFP)、腹部超聲等,如有乙肝家族史或年齡較大者建議進行肝纖維化無創檢查,并全面評估病情,如需進行治療,應及時啟動治療。
2.動員密切接觸者(如家屬、親友等)到有資質的醫療機構檢測乙肝五項和肝功能等。
四、乙肝傳播途徑有哪些?在與乙肝患者的接觸中應該注意什么?
1.乙肝的主要傳播途徑有血液傳播、垂直傳播、性傳播。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觸,如同一辦公室(包括共用計算機等辦公室用品)握手、擁抱、同住一室、同桌就餐、共用馬桶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一般不會傳染HBV。
3.當與乙肝患者接觸時,需注意以下3點:
(1)應避免破損的皮膚及黏膜接觸乙肝患者的血液、體液及分泌物;
(2)注意個人衛生,做好餐具消毒,最好可以分餐,不共用餐具、牙刷、剃須刀、指甲剪等有可能引起皮膚黏膜損傷的物品;
(3)在性生活中,應注意使用避孕套,以免通過體液傳播。
五、乙肝會遺傳嗎?
不會。遺傳病是指遺傳物質(如染色體)發生改變或由致病基因引起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傳遞和終身性的特征。乙肝是病毒性傳染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現象,但并非遺傳性疾病。
HBV是噬肝病毒,主要生存在肝細胞中,目前的研究尚未發現精子和卵子中含有HBV,說明精子和卵子都不適合HBV的生存。無論HBV感染者是男方還是女方,結合的受精卵都不含有HBV,由受精卵發育的胚胎也不會攜帶HBV,所以,乙肝不是遺傳病。
HBV的垂直傳播主要發生在圍生期,即嬰兒在分娩時接觸HBV陽性母親的血液和體液而被感染,隨著乙肝疫苗聯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的應用,垂直傳播已明顯減少。
另外,目前還沒有哪一種遺傳病能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只有傳染病才可通過疫苗預防。
六、在什么情況下需要接種乙肝疫苗?
接種乙肝疫苗是避免HBV感染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接種乙肝疫苗前,應先檢查乙肝五項。若乙肝五項檢查結果均為陰性,應進行標準的三針疫苗接種;若HBsAb<10 mU/ml,則可接種乙肝疫苗加強針。
有5%~10%的人對乙肝疫苗接種無反應,主要見于40歲以上、肥胖、飲酒、接受血液透析,以及各種原因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者,對于這部分人,可嘗試增大疫苗劑量和接種頻次,或者更換不同表達系統生產的乙肝疫苗。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