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琳琳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主任醫師

審核:楊光路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主任醫師

防汛期間,兒童面臨的健康威脅往往是多方面的。除了常見的感染性疾病、皮膚問題以及由環境變化引發的呼吸道疾病外,我們還需特別關注兒童的心理狀態變化。洪水可能帶來的家園損毀、親人分離等突發事件,對兒童的心理造成深遠影響,甚至可能留下長期的心理陰影。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一、構建全方位的健康防護網

1.關注防汛動態:家長應密切關注當地防汛動態,了解水源安全情況,避免讓孩子接觸可能受污染的水體。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科學安排飲食與營養:防汛期間,食品供應可能受到影響,家長需提前儲備易保存、營養均衡的食物。避免給孩子食用過期、變質或來源不明的食品。

3.注重心理健康疏導:兒童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弱,面對突發的自然災害容易產生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家長應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和支持,鼓勵他們表達感受。家長們可進行簡單的心理疏導技巧,如深呼吸、正面引導等,幫助孩子緩解心理壓力。

4.加強日常衛生習慣培養:在防汛期間,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尤為重要。家長應教育孩子勤洗手、勤洗澡、勤換衣物,減少病菌感染的風險。同時,注意保持居住環境的清潔干燥,定期消毒殺菌。

準備應急醫療包:為了應對可能的突發狀況,家長應提前準備一個兒童應急醫療包,包括常用藥品(如退燒藥、止瀉藥、抗過敏藥等)、消毒液、創可貼、體溫計等。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二、守護兒童的健康與安全

1.關注特殊兒童群體:對于患有慢性疾病或過敏體質的兒童,家長需更加關注他們的健康狀況,確保藥品供應充足,并隨時與兒科醫生保持聯系。

2.避免過度暴露于自然災害信息:兒童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家長應避免讓他們過度接觸關于防汛、洪水的負面信息,以免加重心理負擔。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3.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遠程監測: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可以利用可穿戴設備等科技手段對兒童的健康狀況進行遠程監測,及時發現并處理異常情況。

防汛期間的兒童健康守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家長、醫務工作者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通過加強環境監測、科學安排飲食、注重心理健康疏導、培養良好衛生習慣以及準備應急醫療包等措施,我們可以為孩子們筑起一道堅實的健康防線,讓他們在自然災害面前也能茁壯成長。讓我們攜手合作,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加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