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共有21個地級市,分別為廣州市、深圳市、佛山市、東莞市、中山市、珠海市、江門市、肇慶市、惠州市、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汕尾市、湛江市、茂名市、陽江市、云浮市、韶關市、清遠市、梅州市、河源市。這些城市在廣東省內有著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特色,關于這21個地市,你了解多少呢?如果用一個或幾個地標、物品來代表一個城市,你又會想起什么呢?下面我們就逐一羅列這21個地市的代表性logo。
1、廣州市
廣州塔“小蠻腰”
簡介:廣州塔位于廣州市中心,城市新中軸線與珠江景觀軸交匯處,與海心沙島和廣州市21世紀CBD區珠江新城隔江相望。廣州塔定位以觀光旅游為主,兼容廣播電視發射功能的綜合性設施,成為廣州重要的地標性建筑。
云山珠水圖
2、深圳市
中國華潤大廈“春筍”
簡介:中國華潤大廈“春筍”位于深圳市南山區海灣地帶。?這一地標性建筑因其獨特的外形酷似竹筍而得名,?不僅是深圳灣畔最高的建筑,?而且與附近的華潤深圳灣體育公園(?被稱為“春繭”)?共同蘊含著“破繭成蝶,?雨后春筍”的美好寓意。
3、中山市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岐江橋
簡介:岐江橋有著悠久的歷史,經歷了從簡易竹橋到木橋,再到電動開合式鐵橋的演變。岐江橋不僅連通兩岸,更見證了中山的經濟、文化和歷史變遷,是中山人的共同記憶,也是城市的一個重要標志。
孫文紀念公園
簡介:孫文紀念公園主要由兩個平緩的山坡改建而成,分為革命紀念區和綜合游覽區兩個不同功能的區域。公園內的孫中山先生銅像為中山市地標建筑,莊嚴肅穆,形為孫中山先生雙手拄著拐杖,看向遠方,看著他的故鄉人民幸福生活。
深中通道
簡介:深中通道,位于珠江三角洲伶仃洋海域,是連接深圳市和中山市以及廣州市的跨海通道,是世界級“橋、島、隧、水下互通”跨海集群工程,也是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核心交通樞紐工程。
4、珠海市
日月貝歌劇院
簡介:日月貝歌劇院位于珠海市情侶路野貍島海濱,由一大一小“貝殼”組成,渲染出“珠生于貝,貝生于海”的浪漫意境。它是珠江三角洲地區首個集高雅藝術殿堂、市民休閑場所、旅游觀光勝地于一體的城市地標性建筑,也是我國唯一建在海島上的大劇院。
5、東莞市
華為松山湖歐洲小鎮
簡介:華為歐洲小鎮位于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環湖路99號,是一個集工作與旅游于一體的特色地區。華為歐洲小鎮不僅是一個科技創新的展示窗口,?也是一個文化藝術的交流平臺,?對于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促進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具有重要意義。
6、潮州市
廣濟橋
簡介:廣濟橋位于廣東省潮州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集梁橋、浮橋、拱橋于一體,中國四大古橋之一,被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7、江門市
開平碉樓(瑞石樓)
簡介:瑞石樓,位于開平市潭江上游蜆崗鎮錦江里,是開平現存最高的碉樓,贏得“開平第一樓”美譽。開平碉樓是中國鄉村民眾主動接受西方建筑藝術并與本土建筑藝術融合的產物。其歷史作用主要是“以避盜匪”。
8、肇慶市
七星巖
簡介:七星巖,又稱岡臺山、員屋山、星湖,因七座石灰巖峰排列狀如天上北斗七星而得名。其位于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北約4公里處,由五湖、六崗、七巖、八洞組成,占地8.23平方千米。七星巖以喀斯特巖溶地貌的巖峰、湖泊景觀為主要特色,主體由閬風巖、玉屏巖、石室巖、天柱巖、蟾蜍巖、仙掌巖、阿坡巖七座石灰巖山峰組成,排列在近600公頃湖面上。
9、惠州市
合江樓
簡介:合江樓在惠州東江和西枝江的合流處,惠州標志性建筑之一,為廣東六大名樓之一。歷史上的合江樓始建于宋代,清康熙重修,民國初年被拆,現在的樓閣移址重建于2006年。蘇軾曾在此寫下了著名的《寓居合江樓》等膾炙人口的詩篇。
西湖兩橋一堤
簡介:惠州西湖國家風景名勝區地處廣東省東南部惠州市惠城中心區,由西湖景區和紅花湖景區組成,總面積20.9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13平方公里,是以素雅幽深的山水為特征、以歷史文化為底蘊、以休閑和觀光為主要功能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10、揭陽市
揭陽樓
簡介:揭陽樓位于廣東省揭陽市區東入口,鄰榕江,取法漢代形式,高達38米,是具有歷史象征意義的城市地標。這一建筑不僅展現了揭陽的城市形象,?還體現了揭陽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
11、韶關市
通天塔
丹霞山
簡介: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由680多座頂平、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巖石構成,“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以赤壁丹崖為特色。據地質學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發現1200多處丹霞地貌中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造型最豐富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區。
12、云浮市
長崗坡渡槽
簡介:長崗坡渡槽位于廣東省云浮羅定市羅平鎮境內,是“引太灌金”水利工程的關鍵性建筑物。渡槽于1976年始建,1981年建成通水。渡槽南北走向,引瀧江上游羅鏡、太平兩條河河水,入金銀河水庫,全長5200米。長崗坡渡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南方最大的引水渡槽工程,是我國社會主義集體化時期農業水利工程的杰出范例,以及見證我國水利工程發展歷程的重要實例。
13、清遠市
飛來峽水利樞紐
簡介:飛來峽水利樞紐位于清遠市東北約40公里的北江河段上,是廣東省最大的綜合性水利樞紐工程。它主要以防洪為主,同時兼有發電、航運、供水和改善生態環境等作用,是北江流域綜合治理的關鍵工程。
14、河源市
萬綠湖(新豐江水庫)
簡介:萬綠湖,華南地區第一大湖,又名新豐江水庫,是華南最大的生態旅游名勝,因四季皆綠,處處皆綠而得名。是1958年籌建新豐江水電站時,在距廣東省河源市區僅6公里的新豐江下游的亞婆山峽谷修筑攔河大壩蓄水而形成的。
15、梅州市
丙雁大堤
簡介:丙雁大堤位于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是一處集自然生態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于一體的景觀地帶,?被譽為“水城鄉融合,?人山水相依”的萬里畫廊。
圍龍屋
簡介:圍龍屋,是客家圍村最典型和最有特色的一種建筑,遍布廣東省梅州市的各縣市之中。
16、佛山市
賽龍舟
簡介:賽龍舟(九江傳統龍舟)是流傳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的傳統體育。賽龍舟(九江傳統龍舟)繁盛于清朝年間,已有300年的歷史。賽龍舟(九江傳統龍舟)與其多水的自然環境有關,是九江人水上娛樂的重要習俗。賽龍舟(九江傳統龍舟)在當地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作為當地群眾慶祝節日的傳統休閑、娛樂方式,承載了嶺南社會的風土人情,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特征。
祖廟
簡介:佛山祖廟,又名“北帝廟”“靈應祠”,位于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路21號。供奉道教真武玄天上帝,始建于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是中原人南遷到嶺南時所帶來的北帝崇拜的產物;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修;至清代初年逐漸成為一座體系完整、結構嚴謹、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廟宇建筑。
17、汕頭市
樟林古港(紅頭船)
簡介:樟林古港位于韓江出海口附近,?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因樟樹成林而得名,?是歷史上粵東第一大港。?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源地之一。紅頭船是汕頭地區特有的文化象征,?代表著汕頭人民不畏艱難、?勇于開拓的精神。?樟林古港的歷史與紅頭船文化相結合,?共同構成了汕頭獨特的文化景觀和歷史記憶。
小公園
簡介:汕頭小公園開埠區,是我國建筑面積最大的近代騎樓建筑群,較好地保留了20世紀30年代汕頭市街區原貌,見證和承載了汕頭“百載商埠”的歷史,成為汕頭老城的核心地標和文化標志。
18、汕尾市
鳳山媽祖石像
簡介:鳳山媽祖石像位于廣東汕尾市區東面的品清湖畔,鳳山媽祖廟作為汕尾港歷史沿革的佐證,反映了當地古近代的漁業、農業、商業貿易、交通運輸以及文化藝術、傳統習俗和民間信仰情況,是汕尾港的發祥地。
19、陽江市
大角灣
簡介:陽江海陵島大角灣風景名勝區,位于廣東陽江市陽江中的西南端,海洋漁業資源十分豐富,素有“南海魚倉”的美稱。大角灣不僅是一個美麗的海濱旅游區,?還是一個充滿文化氣息和生態價值的旅游勝地。
12、湛江市
菠蘿
簡介:菠蘿是著名熱帶水果之一,原產于南美洲巴西、巴拉圭的亞馬遜河流域一帶。湛江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霧水雨水充沛,再加上當地的緩坡地貌及磚紅壤土質,都非常適宜菠蘿種植,出產菠蘿占中國三分之一。
徐聞燈樓角
簡介:徐聞燈樓角位于湛江市徐聞縣西南海濱,三面環海,東為角尾灣,南與海南島澄邁縣相望,西臨東場灣,有一角狀沙灘前伸入海。燈樓角與海南島臨高角對峙,海峽寬12海里,為海上交通要沖。燈樓角西南方和東南方海中均有險礁暗石。光緒十六年(1890年)于此地建造燈塔,故得名。
21、茂名市
荔枝
簡介:茂名荔枝已有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唐朝時期已被列為朝廷貢品。茂名是中國最大的荔枝產區,荔枝種植面積達140萬畝,擁有3個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產品(高州荔枝、茂名荔枝、白糖罌荔枝)。茂名建成了世界上保存荔枝種質資源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國家級荔枝種質資源圃,收集全球700多份荔枝種質資源,打造荔枝種業“硅谷”。茂名有發展荔枝的規模之最、品質之優、文化之魂、產業之基。
來源: 科普打工人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