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雪梅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 副主任醫師

審核:金 波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 主任醫師

肝硬化是一種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進行性彌漫性肝病。病理特點為廣泛的肝細胞變性壞死、再生結節形成,纖維組織增生,正常肝小葉結構破壞或假小葉形成。肝硬化臨床主要表現為肝功能損害和門靜脈高壓,可有多系統受累,晚期常出現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腦病等嚴重并發癥。

一、如何判定肝臟的硬化程度?

一般將肝臟的質地分為三級:質軟、質韌(中等硬)和質硬。正常肝臟質地柔軟,觸之如噘起的口唇;急性肝炎及脂肪肝時肝臟質地稍韌,慢性肝炎及肝淤血時質韌觸之如鼻尖(中等硬);肝硬化時肝質硬,肝癌者肝質地最堅硬,觸之如額頭。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二、肝硬化的病因主要有哪些?

引起肝硬化的常見病因: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等;遺傳、代謝性疾病;藥物或化學毒物等;寄生蟲感染;循環障礙;不能明確病因的肝硬化。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三、病毒性肝炎與肝硬化之間有何關系?

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很多,在國外,特別是北美、西歐地區,酒精性肝硬化最多見,而在國內則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最為常見,丙型病毒性肝炎和丁型病毒性肝炎也可以發展成肝硬化。急性和亞急性肝炎如有大量肝細胞壞死和纖維化,可以直接演變成肝硬化,但更多會演變為慢性肝炎。病毒的持續存在是演變為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從病毒性肝炎發展至肝硬化的病程,可以短至數月,也可以長達20~3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重疊感染常可加速肝硬化的發展。

四、肝硬化常見的并發癥有哪些?

1.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見的并發癥,一旦出現腹水,1年病死率約15%,5年病死率為44%~85%。肝硬化患者出現腹水最基本的始動因素是門靜脈高壓和肝功能不全。腹水的出現不僅使患者感到腹脹等不適,也會使感染、出血、腎功能不全等的發生率升高。

2.上消化道出血:為食管和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所致,是本病最嚴重、最致命的并發癥。常因惡心、嘔吐、咳嗽、負重等使腹內壓突然升高,或者因進食粗糙食物導致機械性損傷、胃酸反流腐蝕損傷黏膜時,引起突然大量的嘔血或黑糞,嚴重者可導致失血性休克或誘發肝性腦病。

3.感染:由于患者抵抗力低下、門腔靜脈側支循環開放等因素,增加了病原體入侵繁殖的機會,易并發感染,如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肺炎、膽道感染、革蘭氏陰性桿菌敗血癥等。

4.肝性腦病:又稱“肝昏迷”,是晚期肝硬化的嚴重并發癥,也是肝硬化患者常見死亡原因之一。

5.原發性肝癌:10%~25%的肝硬化患者可發生原發性肝癌。若肝硬化患者短期內病情迅速惡化,肝臟進行性增大,出現原因不明的持續性肝區疼痛或發熱,腹水增多且為血性等,應考慮并發原發性肝癌。

6.肝腎綜合征:又稱“功能性腎衰竭”,是肝硬化終末期最常見且最嚴重的并發癥。臨床表現為少尿或無尿、氮質血癥、稀釋性低鈉血癥和低尿鈉,但腎臟無明顯器質性損害。

7.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患者出現腹水及其他并發癥后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更加明顯,如低鈉血癥、低鉀血癥、低氯血癥、代謝性酸或堿中毒。

8.肝肺綜合征:臨床表現為低氧血癥和呼吸困難。

9.門靜脈血栓形成:表現為腹脹、劇烈腹痛、嘔吐、上消化道出血、休克,脾臟迅速增大,腹水加速形成,且常誘發肝性腦病。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