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的北京城,曾有三座有名的寺廟,號稱清早京城三寺,即東華門普勝寺、北海永安寺和城北黃寺。黃寺本來分為東黃寺與西黃寺,所以也稱雙黃寺。兩寺相距不遠,分別建于清順治八年(1651年)和順治九年(1652年)。只是今天東黃寺已不見了蹤跡,惟留下西黃寺的部分建筑供人們觀瞻。

雨后的北京西黃寺

(圖片來源:娘毛吉)

西黃寺過去是西藏達賴、班禪進京駐錫的場所,也是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的所在地,享有較高地位。如今建筑保存及修繕都較好,內有清凈化城塔、鐘鼓樓、石牌樓、碑亭及藏式罩樓等眾多建筑。尤其是清凈化城塔,堪稱佛塔建筑藝術的杰作。1983年,西黃寺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2001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黃寺建成以來始終沒有對外開放,直到2018年才開放參觀,但很快又因為修繕問題關閉,2023年終于再次開門迎客。

前世——皇家寺院

清代初期,順治皇帝為了嘉獎不遠萬里,從拉薩前來北京擁護清朝中央統治的西藏高僧大德而敕令建造了西黃寺。順治九年(1652)十二月,宗教高層人員進京后駐錫于此寺,除了面圣報告西藏的大事小情外,也開啟了西黃寺的正月祈愿法會習俗。西黃寺受到歷代皇帝的封賜,并且成了西藏高僧及進京朝貢使者在京的駐錫地。

乾隆四十五年(1780),為了擁護清朝的治藏政策,同時表明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堅決立場,六世班禪啟程東行,于承德覲見乾隆皇帝后又輾轉抵京。這位老人后來不幸患上了天花,最終治療無效,圓寂于西黃寺內。次年,鑒于班禪大師的一片赤誠之心和愛國之舉,乾隆皇帝下令在寺內為六世班禪修建清凈化城塔,以紀念大師的偉大功績。該塔于1782年建成,也是直至今日西黃寺內唯一保留完好的歷史遺跡。康乾盛世時期,西黃寺成為西藏高僧的駐錫之地,使這座皇家寺院備受朝廷的恩寵。

明末清初的西黃寺“班禪塔”

(圖片來源:北京晚報)

到了十九世紀末,隨著清朝國力的衰弱和戰爭的影響,這座寺院的香火也大不如從前。光緒年間,十三世達賴進京朝覲,依然駐錫于西黃寺,為此這里才做了一次簡單的修葺,并且逐漸從戰爭之后破敗不堪的陰影中走出來。這座曾經隸屬理藩院直轄的皇家寺院,見證著清朝中央政府于西藏地方政府數百年交往交融的歷史事實。

到了民國時期,九世班禪出走內地定居北京時格外重視這座寺院。雖說其中的主體建筑之一達賴廟在幾經摧毀后失修而湮沒于歷史的長河中,但清凈化城塔在大師的努力下得以保留至今。西黃寺在中華民族的危難時期,再次見證了中華民族是一家這一歷史事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北京市政府對西黃寺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工作,圍繞清凈化城塔建起仿古式平房,與原先寺院的建筑風格相互呼應。1987年,西黃寺創建了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自此,該寺由佛學院管理,成為北京供藏傳佛教界僧人研習佛法的重要場所。

今生——清凈化城塔

現今我們從外形上看,西黃寺仍然沿用皇家寺院的格調即紅墻黃瓦的基本用色。這座集漢、藏、印三種藝術風格于一身的清代皇家寺院,其建筑規模氣勢恢宏,無一不透露著皇家的莊嚴和氣派。這種基本用色不僅是皇家的標配,也是藏傳佛教寺院統一使用的基色。自古以來,皇家都將黃色視為尊貴的色彩,也正好與佛教尚黃不謀而合。從結構布局來看,西黃寺沿用漢傳佛教寺院傳統的布局結構形式。時光飛逝,幾經滄桑風雨后,西黃寺的“匯宗梵宇”已蕩然無存,現今不過一方院落、一所學校和一座聞名遐邇的清凈化城塔依舊矗立于北京城內,留給后人一段難以忘懷的往事。西黃寺歷經多次修葺,仍圍繞保存完好的清凈化城塔而建。

如今的西黃寺清凈化城塔正面

(圖片來源:娘毛吉)

清凈化城塔不同于北京城內多數磚石、木質結構古塔,是很少見的漢白玉石佛雕塔,極高的工藝雕刻水準,至今都保存完好。據史料記載,清代西藏地方官員多仁·丹增班覺的《多仁班智達傳》中描述西黃寺具體構造和布局:

“該寺周圍有像西藏柳樹一樣的柏樹、竹子和果樹等許多不同樹木的林苑,猶如墻垣團團圍了一片。花園里有色彩繽紛的美麗花朵,許多羽尾迷人的小鳥悠然展翅。”也能看出,當時這座寺院保持著皇家苑囿的功能。現如今,西黃寺內也是參天古柏林立,在朝陽區古樹名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古都京城內白塔不少,但像此寺以清凈化城塔為中心的建筑群的獨具匠心的建筑布置實屬稀有,這座以漢白玉石精雕細琢的玉塔,新穎脫俗、氣勢非凡,堪稱京城首屈一指。清凈化城塔為北京的歷史及文化增添了一筆輝煌的財富,佛塔的建筑結合了漢、藏、印度佛教的建筑工藝,塔身即主塔的形制采用我國藏地佛塔的樣式,而整體的布局及總體構造引用印度的菩提迦耶式,另外塔上的裝飾及花紋樣式都采用我國漢地的傳統手法。這種融合諸多藝術風格即三位一體的建筑造型,堪稱我國清代佛塔的建筑史上的絕學。

如今的西黃寺清凈化城塔

(圖片來源:娘毛吉)

據《燕京歲時記》記載:

“每屆九月九日,則都人士提壺攜榼,出郭登高。南則在天寧寺、陶然亭、龍爪槐等處,北則薊門煙樹、清凈化城等處,遠則西山八剎等處。”可見,西黃寺特別是其中的清凈化城塔為舊京重陽節民俗活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另外,西黃寺舍粥也是北京歷史上重要的民族風情活動之一。

未來——規劃館內數字遺產

在北京朝陽規劃藝術館的未來展區,有一處三屏聯動的數字文化遺產體驗項目,為觀眾展示了整個西黃寺的模型,該模型根據西黃寺布局按照一定的比例制作而成。打開直角折屏,整個西黃寺便現于“云端”。

西黃寺數字文化遺產

(圖片來源:北京朝陽規劃藝術館)

數字文化遺產為西黃寺的傳承提供嶄新的應用模式,采用多種數字化展示方式,利用以虛擬現實和人機交互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再造文化遺產的展示方式和傳播途徑,使之轉化成信息的互動和體驗,更加注重西黃寺文化遺產背后歷史文化內涵的展示與表達,實現公眾文化資源的傳播與分享。

清凈化城塔數字模型

(圖片來源:北京朝陽規劃藝術館)

一座藏傳佛教寺院,幾經春秋。在史海鉤沉中,至今西黃寺已有300多年歷史。西黃寺記錄的一幕幕往事,像一尊久經歲月洗禮的石碑,在弘揚愛國精神和民族文化中默默矗立于京城中。

來源: 北京印跡 in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