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沙漠或者沙漠那樣惡劣的環境下跋涉,馬、驢、牛這些動物都沒有駱駝那樣的強悍能力。

駱駝被人們叫做沙漠之舟是有道理的:它們的駝峰可以儲存脂肪作為能量來源;厚實的毛發讓它免受高溫的烘烤;堅韌的嘴不怕刺能吃其它動物不能下嘴的植物; 甚至馱載的重量是牛的兩倍,還能用兩倍于牛的速度行走更遠的路程。完全壓倒性的優勢,和其它動物相比真是強太多了。 從來沒有哪種大型哺乳動物能更比駱駝更好的適應沙漠,也沒有哪種動物比它更適合在沙漠里運輸貨物。不過人類最初馴化駱駝并不是為了運輸什么東西,而是為了喝駝奶。

單峰駱駝被生活在阿拉伯南部海岸的狩獵族群馴化,他們把溫順的母駱駝和幼崽圈養起來。 因為以狩獵為生,沒人想過開發駱駝的其它能力,所以圈養的駱駝只負責提供駝奶。后來獵人慢慢改變了生活習慣轉變成了牧民,當這些牧民需要流動尋找牧場的時候,駱駝聞名于后世的馱運能力才慢慢顯現出來。

而雙峰駱駝是被生活在中亞地區的游牧民馴化的,與最早的單峰駱駝不同,牧民馴化雙峰駱駝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運輸物流。 由于雙峰駝比單峰駝更能的適應寒冷環境, 它們很快就成了跨國運輸業的主力。這時候駱駝才真正走到了影響人類的舞臺前,因為它們用腳踩出了影響人類文明的絲綢之路。如果沒有駱駝,不知道哪種動物可以填補這個位置?或者因為沒有足夠的運力,絲綢之路不會有足以影響世界的規模。

絲綢之路是人類東西方貿易的重要通道。在這條路上駱駝不僅幫助人類完成了直接的商業貿易,還協助人們傳播交流了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促成了宗教和習俗的相互影響。

后來人們不滿足于雙峰駝的運力,用單峰和雙峰駱駝進行雜交,培育出更力大無窮的超級單峰駝,有些甚至能夠承載將近410公斤的貨物。

有人說在全球化貿易的進程中驢是開啟者,而駱駝是推廣者。它們將非洲和亞洲的財富帶到了歐洲這樣遙遠的地方。人們一直記得絲綢之路的重要性,直到今天絲綢之路沿線還保留著紀念的傳統活動,比如駱駝賽跑、駱駝選美比賽、甚至還有人和駱駝間的拔河比賽,能承載410公斤的駱駝,得多少人才能拔的過呀!

來源: 星空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