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福州的翁先生和表哥

先后莫名出現雙下肢無力、

麻木、無法行走等癥狀,

卻怎么也查不出原因,

其中一人甚至還出現了

高位截癱,

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

兩兄弟莫名被“怪病”困擾

一人出現高位截癱

60多歲的翁先生是一位退休醫生。兩年前,他開始感覺雙下肢偶爾出現麻木和無力,癥狀出現時,需要坐下休息一會兒才能緩解。

根據從醫經驗,翁先生最初認為這不過是骨質疏松帶來的小毛病,或是長期站立工作的“職業病”,并未引起足夠重視。但隨著時間推移,翁先生的癥狀逐漸加重,發作也愈發頻繁,甚至發展到無法長時間行走,需要頻繁休息。

翁先生開始懷疑自己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癥,于是前往醫院就診。可檢查之后,醫生并未發現翁先生有明顯的腰椎問題,只是建議他注意休息和物理治療。

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這個查不出原因的“怪病”一直困擾著翁先生,不斷加重的癥狀已使他下肢無力,無法行走

令人詫異的是,備受折磨的還有翁先生的表哥劉先生。早在3年前,劉先生也出現了同樣的怪病,不幸的是,因為四處求醫未果,他已經出現高位截癱,大小便功能障礙,幾近絕望。目睹了表哥的病情,翁先生不希望重蹈覆轍,依然在苦心尋醫。

前不久,得知福建省立醫院柔性引進了多位全國專業主委級別的國家級專家,翁先生懷著一絲希望,找到了省立醫院神經外科。這一次,情況終于有了轉機。

撥云見霧揭開謎團

省立醫院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魏德主任醫師和省立醫院金山院區神經外科盧峰副主任醫師在仔細分析病情后,懷疑翁先生患的是一種少見的脊髓血管畸形——硬脊膜動靜脈瘺。為了確診,需要做脊髓血管造影(DSA),這是一項難度極高、極為復雜的檢查

應家屬的請求,引進專家省立醫院腦血管病中心主任兼首席專家張鵬(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為翁先生完成了脊髓血管造影(DSA)檢查。

檢查結果最終證實了當初兩位醫生的判斷,困擾翁先生兩年的怪病正是由硬脊膜動靜脈瘺引起的

隨后,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和討論,盧峰在張鵬教授的指導下,為翁先生實施了硬脊膜動靜脈瘺口離斷術。術后,翁先生的癥狀迅速得到緩解,雙下肢的麻木和無力感明顯減輕。

目睹表弟病情得到緩解,劉先生緊隨其后,前往省立醫院檢查。結果再次驗證,表兄弟倆患的是同一類型疾病。省立醫院金山院區神經外科團隊也為劉先生實施了同樣的治療方案,手術同樣取得成功。

致殘率高!極易被誤診漏診

那么,困擾兩位老人的硬脊膜動靜脈瘺究竟是什么病呢?

據盧峰介紹,這種病**發病率極低,但致殘率極高。**一旦患病,患者的癥狀將進行性加重,最終導致脊髓神經功能不可逆性損害,引起下肢麻木、無力、感覺異常、大小便功能障礙等系列癥狀。

由于該病的臨床表現與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等疾病相似,因此極易被誤診和漏診。
目前,脊髓磁共振(MRI)和脊髓血管造影(DSA)是診斷該病的主要手段,其中DSA是診斷金標準。對于硬脊膜動靜脈瘺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血管內介入栓塞術和開放性手術治療。前者具有微創的優點,但并非適用于所有患者;后者相對簡單、成功率高,但創傷較大。究竟用哪種治療方案,還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魏德提醒民眾,尤其是中老年男性,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的雙下肢麻木、無力等癥狀,應高度警惕硬脊膜動靜脈瘺的可能,及時就醫。早診斷、早治療是預防脊髓神經功能不可逆性損害的關鍵。

來源: 福建衛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