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霜霉病俗稱“黑毛”、“跑馬干”,是黃瓜的常見病害。在適宜條件下,發病迅速,危害很大。病原菌為古巴假霉菌[Pseudopeonospora cubensis(Berk.et Curt.)Rostov.],屬鞭毛菌亞門真菌。
【癥狀】 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主要為害葉片。苗期子葉發病,初期在子葉上出現褪綠點,逐漸形成枯黃不規則病斑,濕度大時,子葉背面形成灰黑色霉層。成株期發病,初期在葉緣及葉背面出現水浸狀褪綠點,病斑很快擴展,1~2天內因擴展受到葉脈限制而形成多角形水浸狀病斑,早晨濕度大時比較明顯。1~2天后水浸狀病斑逐漸變成黃色、黃褐色至褐色,此時濕度大時葉片背面的病斑出現灰黑色霉層。濕度小時,病斑褪色質干病重時葉片布滿病斑,致使葉緣卷縮干枯,最后葉片枯黃而死,植株提前拉秧。品種抗病性不同,癥狀有所不同,感病品種常表現出以上的典型癥狀,病斑大,呈規則的多角形,葉背面霉層厚。而抗病品種發病時,葉片褪綠斑擴展緩慢,病斑較小,病斑多角形甚至圓形,病斑背面的霉層稀疏或沒有,病情發展較慢,很少造成提早拉秧。
【發病規律】 病菌在南方或北方溫室黃瓜上越冬,借氣流、雨水向四周傳播蔓延,從氣孔侵入。發病的適宜溫度為15~22℃,空氣相對濕度在85%以上時利于發病,所以病菌喜溫濕的環境條件。晝夜溫差大、高濕、葉片結露時間長、植株長勢弱的條件下,發病早而重。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露地栽培可選用津園5號、中農16、綠園4號等,塑料大棚栽培可選用津優1號、中農12號等,日光溫室栽培可選用津優35、中農13號等品種;及時清除枯枝敗葉,將枯枝敗葉燒毀或掩埋;選用抗老化無滴膜,可增加光照,降低空氣濕度。
2.生態防治:白天把棚室氣溫控制在28~32℃,溫度超過30℃開始放風;下午棚室氣溫下降到20℃時閉風;夜間,氣溫13℃以上時可整夜放風,夜溫12℃以上時放風3小時,夜溫11℃以上時放風2小時,夜溫10℃以上時放風1小時,要保證夜晚棚室溫度低于20℃再閉風。要防止棚室內出現95%~100%的空氣濕度,不在葉片上產生水膜。除了要采用合理的通風換氣措施外,還應合理澆水,防止澆水過勤、過多,應該采用膜下暗灌,有條件的要采用膜下滴灌、滲灌,澆水應在晴天上午進行,澆水后閉棚提溫,然后通風排濕。
3.營養防治:定期進行根外追肥,提高植株體內一些營養物質含量,可以達到預防與控制病害發生的作用??捎媚蛩?.2千克加糖0.5千克加水50千克配制溶液,在生長盛期每5天噴施1次,連噴4~5次?;蛴?.2%磷酸二氫鉀溶液噴施葉面,每7天1次,連用3~5次。
4.生物防治:發病前和剛剛發病時噴施2%嘧啶核苷類抗菌素水劑200倍液防治霜霉病。
5.物理防治 病情嚴重時,可采取高溫悶棚的方法控制病情的發展。悶棚前1天澆足水,摘掉發病嚴重葉片,彎下接觸到棚膜的瓜秧龍頭。悶棚當天要求天氣晴朗,在上午10時左右密閉棚室,使氣溫上升到44~46℃,持續2小時,然后逐漸加大通風量,使溫度恢復為常溫。要嚴格控制溫度和時間,溫度計要掛在龍頭的位置測量溫度,溫度不可超過47℃。悶棚后加強肥水管理。
6.化學防治:發病初,可選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4%噁霜·錳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噴施。發病較重時,可用72%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劑600~800倍液,或60%氟嗎·錳鋅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噴施。上述農藥要交替使用,每6~7天噴1次,連噴3~4次。當棚室內濕度較大時,應使用粉塵劑或煙霧劑。粉塵劑可選用5%百菌清粉塵劑,在早晨或傍晚密閉棚室,每畝每次用1千克粉塵劑噴撒,根據病情每8~10天噴一次,連噴3~4次,噴后1小時打開通風口通風。煙霧劑可用45%百菌清煙劑,每畝用量200~250克,傍晚閉棚后點燃熏煙,7天熏一次,連續熏3~5次。
來源: 遼寧園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