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被稱作“海底軟黃金”,一塊小小的玳瑁背甲制品在市場上竟高達每厘米一萬元!有人為了取龜甲 ,甚至用開水將玳瑁海龜活活燙死!

說到底玳瑁制品不過是一個龜殼做出來的玩意兒 ,為啥那么多人如此瘋狂?就算想要龜殼 ,為什么不能等龜自然老去再取 ,非要用如此殘忍的手段?

2021年 ,00后小伙在海南游玩時 ,無意中得知附近有一個賣工藝品的工廠 ,走 進一看 ,里面有大量的紅珊瑚、硨磲和玳瑁標本。小伙無視一切 ,卻對其中的玳瑁標本一見傾心 ,覺得此物能鎮宅辟邪。于是, 他立馬向朋友借錢 ,以6700元的價格將玳瑁標本買下 ,寄回了湖北崇陽老家。

玳瑁標本

兩年后 ,2023年的7月 ,崇陽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在接到報案線索后進行了 多方取證 ,于小伙家中查獲玳瑁標本一件 ,鑒定價值為人民幣16萬元!最終 ,這位有點迷信的00后小伙 ,以非法收購野生動物制品的罪名被刑拘 ,他 深感后悔 ,表示自己不應該在明知玳瑁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情況下 ,還要進行非法買賣。

00后小伙被崇陽警方刑拘

說起來也是奇怪 ,小伙寧可冒著吃牢飯的風險也要將玳瑁收入囊中 ,這東西到底是什么瑰寶?

玳瑁 ,其實是海龜家族中的一員 ,主要分布在全球熱帶和亞熱帶的海域中 ,尤 其是在亞洲、印度洋、加勒比地區的水域內尤為常見。

玳瑁也被叫做“十三鱗” ,這是因為它們的背部覆蓋著13塊盾牌狀的鱗片 ,這 些鱗片排列成三行 ,形成了獨特而又規整的幾何圖案。

玳瑁背甲的顏色多樣 ,通常為棕色或黃褐色 ,并伴有不規則的斑紋 ,這讓每一 只玳瑁看起來都像是一件精美且獨一無二的藝術品。這些鱗片由角質纖維構成 ,堅 硬且光滑 ,不僅美麗 ,還具有相當的耐久性。

玳瑁喜愛棲息在多種海底環境中 ,包括珊瑚礁、沙灘、海草床和淺水礁石區。 它們是雜食性動物 ,食譜廣泛 ,主要以海綿、海藻和水母為食 ,其中海綿占據了其 食譜的70%到90%。

這些食物來源不僅為玳瑁提供了營養 ,還使其肉質積累出一定的毒性 ,防止被 天敵捕食。

正在進食的玳瑁

每年繁殖季節 ,雌性玳瑁會選擇合適的沙灘進行產卵。它們會在夜間爬上沙

灘 ,挖掘洞穴 ,將卵產下并埋在沙中。孵化期通常需要數周到數月 ,具體取決于氣 候和環境條件。

幼體孵化后 ,會自行爬向大海 ,開始獨立的海洋生活。都說“千年王八萬年

龜” ,玳瑁正是長壽的海洋生物 ,平均壽命大約是50年 ,而它龜甲的色澤可保持千 百年。 因此 ,玳瑁一直被民間視為長壽和祥瑞的象征。

玳瑁幼體 ,此時背甲上還沒有華麗的色澤

玳瑁的背甲色彩斑斕 ,花紋獨特。 自古以來 ,便被王公貴族制成裝飾品或日常 用品 ,以彰顯自己煊赫的身份和奢華的生活方式。

在歷史傳說中 ,唐玄宗曾用玳瑁的一枚鱗片為楊貴妃治好了頑疾。而一代女皇 武則天命人將玳瑁的背甲磨成梳子、發夾等物品 ,喜愛到日夜不離身 ,后世也紛紛 效仿。

清 描金夔鳳玳瑁什錦梳具 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皇帝將玳瑁制成眼鏡 ,在那時稱作“愛戴”王羲之、蘇東坡等文人 ,也都 以擁有玳瑁制成的文房四寶為榮。可見 ,無論是九五至尊 ,還是文學大家 ,他們對 玳瑁可謂是相當鐘愛。

玳瑁盒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 ,玳瑁還被視為四大神獸之一——玄武的化身 ,賦予它驅 魔辟邪、長壽納福的象征意義。

這讓很多人潛意識中認為 ,佩戴玳瑁制品能改善自身氣運 ,增添祥瑞。這種深 厚的文化底蘊 ,使得玳瑁背甲制品在市場上擁有極高的經濟價值 ,甚至價比黃金!

玳瑁蝴蝶掛件

由于玳瑁背甲具有極高的硬度和耐久性 ,加工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

力。每一件玳瑁制品都凝聚了工匠們的智慧和心血 ,使其不僅僅是一件裝飾品 ,更 是一件藝術品。

玳瑁背甲的獨特紋路和色彩 ,也使得每一件制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具有極高的 收藏價值 ,價格也是水漲船高。

精美的玳瑁雕刻件

正因玳瑁背甲可用來制作各種奢華精美的裝飾品和藝術品 ,成為人們標榜財富 和地位的象征 ,玳瑁的美麗也化作人類刺向它們的利刃 ,為它們帶來了災難性的后 果。

玳瑁背甲的高價值使得盜獵行為屢禁不止。據統計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 ,全球 玳瑁數量銳減 ,尤其是在加勒比地區和東南亞地區 ,玳瑁的種群數量已經減少了超 過80%。 日本曾經是全球玳瑁貿易的主要市場 ,每年的玳瑁交易量高達30000千 克 ,給玳瑁種群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南寧海關查獲特大走私案 ,繳獲玳瑁109只

而為了獲取玳瑁的背甲 ,捕獵者會采用相當殘忍的手段 ,將玳瑁從海中捕獲 后 ,用滾燙的開水將其活活燙死 ,以便剝離出光滑美麗的背甲。這種殘忍的手段, 讓本該在海洋和沙灘上自由生活的玳瑁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玳瑁折扇

盜獵者不僅從事非法捕撈、殘殺 ,還將玳瑁制品走私到世界各地 ,謀取暴利。 玳瑁背甲被加工成各種精美的飾品 ,如項鏈、手鐲、耳環等 ,甚至被用來制作文具 和家居用品。

這些玳瑁制品在市場上以高價出售 ,吸引了無數消費者的追捧和購買欲望。然 而 ,正是這種市場需求 ,導致了玳瑁種群的急劇減少。

警方查獲的玳瑁背甲片

其實 ,玳瑁在自然界中往往沒有太多的天敵。而且 ,玳瑁常吃含有毒素的海綿 和水母等刺胞動物 ,其肉質因此具有毒性 ,防止了大多數捕食者的攻擊。與此相

比 ,人類貪婪的捕撈對玳瑁的威脅遠遠超過了自然界的天敵。

除了人類的捕獵行為 ,環境變化也是玳瑁生存面臨的重大威脅。氣候變化導致 海平面上升、海水溫度升高 ,這些因素對玳瑁的棲息環境產生了嚴重影響。

近年來 ,所羅門群島的海平面快速上升 ,導致多個礁島被淹沒 ,玳瑁的棲息地 逐漸消失。隨著珊瑚礁的退化和海草床的減少 ,玳瑁的食物來源也變得越來越匱

乏 ,進一步威脅到其生存。

玳瑁在沙灘上產卵時 ,也面臨著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高溫會影響卵的孵化率 和性別比例 ,導致雄性玳瑁數量減少 ,影響種群的繁殖和恢復能力。

此外 ,海灘開發和旅游業的興起 ,也對玳瑁的產卵環境造成了破壞。玳瑁需要 安靜、無人打擾的沙灘進行產卵 ,但人類活動的增加 ,使得適合玳瑁產卵的沙灘越 來越少 ,進一步威脅到玳瑁的繁殖。

玳瑁的卵

對于玳瑁自身來說 ,它們的繁殖能力較低 ,繁殖周期較長 ,每隔幾年才會產卵 一次 ,每次產卵的數量有限 ,而幼體的存活率也非常低。

孵化后的幼體需要經歷漫長的成長過程 ,才能適應海洋生活 ,獨立覓食和棲

息。然而 ,人類活動的增加 ,讓玳瑁幼體的生存環境變得越來越惡劣 ,進一步降低 了其存活率。如此一來 ,玳瑁種群的恢復面臨重重困難。

海洋垃圾也是一大困擾

為了有效保護玳瑁 ,我國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嚴格的法律法規。2016年 ,玳瑁 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全面保 護。根據法律規定 ,禁止捕撈、殺害和走私玳瑁及其制品 ,違者將面臨嚴厲的法律 制裁。

除了國家層面的法律保護 ,各地政府也制定了相應的地方性法規。例如 ,廣東 省惠州市建立起保護玳瑁等動物的惠東港口海龜自然保護區 ,并加強了對非法捕撈 和走私行為的打擊力度。通過這些法律法規的嚴格執行 ,我國為玳瑁的生存提供了 堅實的法律保障。

在保護玳瑁的過程中 ,現代科技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利用衛星追蹤技術 ,對南海地區的玳瑁進行監測 ,掌握其遷徙路徑和繁殖地分布情 況。這些科技手段不僅幫助科研人員更好地了解玳瑁 ,還能及時發現并應對威脅玳 瑁生存的因素。

保護玳瑁不僅僅是科研人員和政府的責任 ,更需要全民的參與。在海南省三亞 市 ,當地政府與環保組織合作 ,開展了多次玳瑁保護宣傳活動。

通過這些活動 ,越來越多的居民認識到玳瑁的重要性 ,并自覺參與到保護玳瑁 的行動中。他們不僅保護玳瑁的棲息地 ,還積極參與玳瑁的產卵和孵化工作 ,確保 幼體能夠安全回歸海洋。

三亞民警將玳瑁放歸大海

除此之外 ,為了減少漁業活動對玳瑁的傷害 ,我國政府和環保組織對漁民進行 了專門的培訓。

廣東省沿海地區的漁民培訓項目 ,通過講座和實際操作示范 , 向漁民傳授了保 護玳瑁的知識和技能。這些培訓項目不僅提高了漁民的環保意識 ,還為玳瑁的生存 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玳瑁被湛江漁民誤捕 ,隨后被放歸海洋

盡管玳瑁面臨著諸多挑戰 ,但在我國政府、科研機構和廣大公眾的共同努力

下 ,玳瑁的生存環境正在逐步改善。未來 ,只有通過全球各國和組織的共同努力 , 才能為玳瑁創造一個安全、和諧的生存環境 ,讓這一珍貴的海洋瑰寶繼續在藍色的 海洋中自由自在地游弋。

來源: 百科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