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 , 中國航母速度是多少節嗎?
看到這個問題 ,你可能先要問 ,“節”不是用來表示數量嗎 ,怎么用來表示速度?
其實 ,“節”就是航船的速度單位 ,與陸地上的單位完全不同 ,就連飛機速 度 ,也會用“節”來表示。
為什么航船單位要另立門戶?一節究竟是多少呢?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可見 ,速度是力量的一個決定因素。
作為力量絕對代表的航空母艦 ,也開始了速度大比拼。
首先出場的是法國的“戴高樂” ,戴高樂是法國的第18任總統 ,不過這里不是 本人參賽 ,而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航母。“戴高樂”的速度為27節 ,以這樣的速度行駛 ,一天能走1000公里。
這速度不是很快 ,不過戴高樂的優勢在于平穩 ,整個艦身采用立體焊接 ,能有 效減少漏水等情況 ,即便是遭遇重擊 ,也不容易翻。這艘母艦保證了法國在海軍方面的實力 ,穩固在歐洲國家中的地位。
美國“福特號”要比“戴高樂”快得多 ,一躍升到了30節的檔次。作為率先研究航母的國家 ,美國的“福特號”上最先裝上了電子彈射系統。另外 ,“福特號”還裝備著核動力系統 ,使其有著超強的續航能力 ,外加攜帶 的艦載戰斗機和各種火炮 ,對一個小型國家進行致命打擊 ,還是比較輕松。
至于我國 ,今年5月 ,我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開始試航 ,最高速度達到了3 5節。除了速度外 ,“福建艦”最讓美國羨慕的 ,是它的儲能方式 ,畢竟有沒有充足 的電量 ,決定了能否推動戰機起飛。
如果戰場上彈射器無法運作 ,有再好的戰機 ,也如同束手束腳跟別人廝殺一 樣。在美軍進行8000多次電磁彈射器的測試里 ,有3000次出現故障 ,這樣的比 例 ,在戰場上是較為致命的。
美國彈射系統還有缺陷是無法分開控制 , 四臺彈射器相連 ,其中一臺如果故 障 ,需要停電維修 ,其他三臺也得跟著停止工作。而我國的“福建艦” ,有很多美國捉摸不透的東西 ,至少 ,在彈射系統方面, 已超越了美國。
這里說到的“節” ,最開始還不是指船速 ,而是用在繩上的長度單位 ,繩子中 間打結 ,以兩個結為端點 , 中間的那段就叫一節。“節”跟航船的速度扯上關系 ,還得從16世紀開始。
那時的人們 ,不再滿足于陸地征伐 ,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 ,開始朝著大海進 發。
在開拓海洋的過程中 ,有兩個信息必須知道 ,一是方位 ,二是速度 ,有了這兩 個信息 ,才能推斷出自己航行了多遠 ,到了哪里。
方位判斷方法有很多 ,仰頭可看太陽起落 ,星辰方位 ,低頭有指南針、牽星板 引路。速度就比較難了 , 四顧茫茫大海 ,沒有任何參照物 ,更別說有行船記錄儀了。這怎么辦呢?有水手看到船上的繩子 ,突發奇想 ,可以用繩子來測量。
繩子測速度的原理很簡單 ,首先選取繩子固定長度打上結 ,將整條繩子均勻分 成相同等分。之后在身子一端綁上配重的木制品 ,將將其扔進海里。這個木制品扔進海里 ,會因為海水產生的阻力 ,處于一個相對靜止的狀態 ,而 綁著它的繩子 ,會因為船的前進 ,不斷落入水中。這時候繩子落入水中的速度 ,就等同于船行駛的速度。計算繩子落水的速度就比較簡單 ,旁邊放一個沙漏 ,記錄在沙漏流完后 ,繩子 落入水中有幾節。沙漏的時間固定 ,速度是快是慢 ,看繩子節數就知道。雖然誤差大 ,但在當 時 ,已經算得上較為精確的測量方法。這種方法被廣泛應用后 ,“節”也就成為了航船專用的速度單位。只不過沙漏流動的時間各不相同 ,每節繩子也很難等長 ,所以“節”究竟是多 快的速度 ,一直難以統一。到16世紀末時 ,有人提出用每小時1海里來表示1節 ,人們也都接受 ,從此1節 就等同于1海里。
海里的出現 ,也跟古人遠征大海有關。
如今對地球上的一個物體準確定位 ,都用經緯度來表示。地分經緯 ,開始于公元前120年 ,當時一位叫克羅狄斯·托勒密學者 ,在研究古 老的天文學和地理學時 ,認為繪制地圖時 ,應根據橫豎組成的網來定點。
由此 ,它提出了經緯度的概念 ,可地球是個球 ,怎樣才能準確用橫豎經緯表示 呢?
經過一番思索 ,托勒密決定將經緯線地圖繪制成扇形 ,一幅“托勒密地圖”就 此誕生。
經緯線的出現 ,奠定了人們海上測量的基礎。
后人根據古人留下來的經線圖 ,沿子午線將地球分為360°, 1°細分為60分 , 1 分間的距離 ,就以1海里來衡量。
所以1海里就有了簡單計算公式 :子午線長度的2倍÷360÷60。
用這樣的簡單計算 , 1海里也就是1.852千米。
但地球并不是一個規則的球體 ,而是一個赤道略鼓 ,兩極較癟的橢球型 , 因此 在不同維度上 , 1海里有明顯差距。
比如赤道上的1海里約為1843米 ,在緯度45°約為1852.2米 ,兩極約為1861.6 米。
為了統一 , 1929年 ,國際水文地理學會議決定用1852米作為一海里 ,到1948 年 ,國際海上人命會議也認可1852米 ,或是6076.115英尺 ,為1海里。
表示長度的海里確定下來 ,表示速度的“節”也就有了統一標準 , 1節為每小 時1海里 ,也就是1.852千米/小時。
如今 ,節這個單位不僅出現在輪船上 ,在飛機上也很常見 ,這是因為飛機很多 東西都借鑒于航海。
除此之外 ,飛機以節為速度單位 ,還與周圍參照物質有關。
地上行駛的汽車 ,用千米每小時為參照 ,是因為路是不動 ,只有車動 ,能準確 測量。
船和飛機不一樣 ,船在水里 ,水會動 ,飛機在天上 ,氣流也會動。
這時就不能以船在水上走了多遠 ,或飛機在氣流中飛了多長來算速度。以另外 參照物算出來的速度節 ,就更能體現實際速度。
可見 ,這種古老的速度單位 ,雖體現不出科技含量 ,卻有著獨到的智慧。
信息來源:
《 1海里是多少公里?為何海上要用海里來描述距離 ,而不用公里? 》湖南日 報2022-10-23
《海里》測繪局 2010-10-18
《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下水》福建省人民政府2022-06-18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來源: 百科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