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別名叫甜草,或者稱為靈草、粉草、蜜草等。
甘草的甜味主要在根,能瀉心火、清熱解毒、健脾補虛、潤肺止咳、調和諸藥。中醫中就有“十方九草”一說 。
《本草綱目》稱:“諸藥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調和眾藥有功。” 甘草不僅是中藥方的藥味,許多的食品、飲料,都少不了甘草這個添加劑。
我國的甘草主要分布在西北沙旱區域,在新疆、寧夏、陜西、甘肅、內蒙都有大面積分布。
全國甘草中新疆有6種,包括脹果甘草、粗葉甘草、光果甘草、黃甘草、刺果甘草、烏拉爾甘草等,各種均能入藥。
甘草在全疆各地均有分布,集中分布在阿克蘇、喀什、巴州、伊犁河谷、和田等地,總分布面積約843.59萬畝,其中人工種植面積約4.5萬畝。
新疆甘草中分布面積最大的是脹果甘草,藥用有效成分高達4~7%,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北疆則以烏拉爾甘草和光果甘草為主,有效成分為2~3%。
烏拉爾甘草、光果甘草、脹果甘草被列入國家藥典;烏拉爾甘草、脹果甘草是國家Ⅱ級保護野生植物,光果甘草是自治區Ⅰ級保護野生植物。
甘草在生長條件好的地區長度可達20厘米以上。
據了解,甘草種植具有抵抗自然災害能力強、耐鹽堿、用途廣等特性,適合在氣候干燥、光熱資源充足的地區生長,一般倒岔種植,生長期為3年,在全國中藥材市場上十分暢銷,前景廣闊。
如今,甘草種植面積不斷擴大, 為農民增收創造了新的增長點。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在2021年9月5日發布的《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公告(2021年第15號)》中,野生甘草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私自采挖野生甘草的行為屬于違法行為。
策劃:楊濤 丁文
文字:丁文
視頻制作:丁文
資料來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中國中醫藥報、《全國中草藥匯編》、石榴云/新疆日報、央廣網
來源: 科普新疆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