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乙肝病毒,
很多人會擔心,
接種乙肝疫苗后是否終身免疫?
體檢時發現沒有了乙肝抗體,
是否需要補充接種乙肝疫苗?
小時候接種乙肝疫苗會終身免疫嗎?
每個人在出生后24小時內都會接種乙肝疫苗,并分別在1個月、6個月后接種第2劑和第3劑。隨著時間推移,小時候接種乙肝疫苗產生的抗體并不會一直存在于身體,抗體的濃度會逐漸降低。
有些人接種了全程3劑的乙肝疫苗,可是檢查乙肝表面抗體仍然是陰性,或乙肝表面抗體滴度很低。可能原因是未在規定時間內接種、接種部位不合理、肥胖、抵抗力弱、老年人、肝功能不全或肝臟器質性病變等。
什么叫“沒有抗體”?
如果乙肝表面抗體定性檢測為陰性,或者定量檢測乙肝表面抗體水平<10mIU/ml,則稱為“無應答”(也就是俗話說的“沒有抗體”)。如果乙肝表面抗體水平在10-99mIU/ml,這屬于“低應答”或“弱陽性”(雖然有抗體,但水平較低)。
什么情況下需要接種乙肝疫苗?
通常,只要體內沒有乙肝抗體就需要接種乙肝疫苗。具體想知道有沒有抗體,可以進行乙肝兩對半的定性或定量檢測,然后視情況進行接種:
1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如果HBsAg陽性,代表已經感染乙肝病毒,接種乙肝疫苗后也不會產生抗體。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者不需要接種乙肝疫苗。
2
乙肝表面抗體(抗HBs)
●如果抗HBs陰性,需要進行全程3劑的乙肝疫苗接種。
●如果抗HBs陽性,但<100mIU/ml,需要進行乙肝疫苗加強接種。(通常,當表面抗體>10mIU/ml時即可表現為陽性,但一般認為表面抗體達到100mIU/ml以上才起到最佳的保護作用。)
哪些是乙肝高危人群?
乙肝高危人群如果抗體不足,需要及時補充接種,并且每年應接受一次乙肝表面抗體檢測。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指出高危人群
有以下10類:
①醫務人員;
②經常接觸血液的人員;
③托幼機構工作人員;
④器官移植患者;
⑤經常接受輸血或血液制品的人員;
⑥免疫功能低下者(如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者);
⑦容易發生外傷的人員;
⑧男男同性戀人員或有多個性伴侶者;
⑨慢性乙肝攜帶者的家庭成員;
⑩靜脈內注射毒品者。
接種乙肝疫苗后并不能“一勞永逸”,隨著時間的推移抗體保護效果會逐浙減弱,所以定期檢查乙肝兩對半非常重要,這對于保護自身不受乙肝病毒感染尤為重要。
來源: 新會區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