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氣持續高溫濕熱,食物容易腐敗變質。高溫時節
涼皮、涼粉和腸粉等美食
深受吃貨們喜愛
然而,近年來
我國部分地區時有發生
由鮮濕粉(如河粉)、涼皮及泡發木耳等
引起的中毒事件
2023年7月,河南永城市兩名女子吃涼皮后中毒致1死1傷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據媒體報道,兩人是米酵菌酸中毒。
2020年黑龍江“酸湯子”中毒事件,雞西縣一個家庭聚餐中有9人食用了“酸湯子”,全部中毒死亡,其元兇也是米酵菌酸。酸湯子是東北流行的一種小吃,大多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后做成,樣子很像粗面條。
2020年7月,廣東揭陽,11人在一家腸粉店吃完粿條不久,先后出現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癥狀,其中1人死亡。
2018年7月,浙江金華久泡黑木耳中毒事件中,3人米酵菌酸中毒,1人死亡。
米酵菌酸是什么?中毒有哪些癥狀?哪些食物可能會含有?如何預防?一文讀懂!
米酵菌酸是什么東西?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單胞菌產生的,這種細菌在土壤及植物中無處不在,最佳生長溫度是37℃,而最容易產生米酵菌酸的溫度約為26℃。米酵菌酸耐熱,即使用高壓鍋蒸煮也不能破壞其毒性,而且浸泡和清洗也無法去除。
中毒癥狀有哪些?
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發病急,潛伏期一般為30分鐘至12小時,少數為1至2天。
**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輕微腹瀉、頭暈、全身無力。**重者出現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躁不安、驚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無發熱。平均病死率在68%~89%之間,個別中毒事件病亡率甚至高達100%。是我國病死率較高的一種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一旦中毒,危害極大
無特效解毒藥物
米酵菌酸現在沒有特效解毒藥物,一旦中毒,危害極大。
如果懷疑發生疑似中毒,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盡快催吐,排出胃內容物,以減少毒素的吸收和對機體的損傷,并及時送醫院救治,對癥治療。
哪些食物可能會含有?
所有面制品在發酵過程中都有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的可能。
南方經發酵制作的湯圓、吊漿粑、糍粑、醋涼粉、河粉、腸粉(卷粉)、粿條、米線(米粉)、涼皮等濕米粉。北方的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還有馬鈴薯粉條、甘薯面、未經晾曬加工的鮮銀耳、泡發的銀耳或木耳,這些食品在制作過程中都要經過長時間的浸泡或發酵,都有中毒風險。
如何預防?
為預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要注意以下幾點:
01. 選購河粉、腸粉(卷粉)、陳村粉、粿條、米線(米粉)、瀨粉、涼皮等濕米粉食品時要選擇正規渠道。
02. 濕米粉保質期一般為24小時,但由于濕米粉生產工藝已經發生了變化,超過保質期的濕米粉感官性狀仍然正常,且不會有發酸發臭等變質性狀,會給人造成可以繼續銷售或食用的錯覺,然而這類濕米粉卻可能已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進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后引發中毒的風險將大大增加。因此無論是食品經營者還是消費者,都應該按照保質期銷售或食用濕米粉,對于過期食品要堅決予以廢棄處理(即使看上去或聞氣味沒感覺壞)。
**03. 椰毒假單胞菌也可能在泡發木耳、銀耳等食材上繁殖,進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因此,**食用木耳、銀耳等菌類前應檢查其感官性狀,發現受潮變質的不應食用;**泡發木耳、銀耳等菌類時間不宜過長,泡發用水要干凈,時間盡量不要超過兩個小時,不過夜泡發。泡發后應及時加工食用;不能食用隔天泡制加工的銀耳、木耳及其制品;不要采食鮮銀耳或鮮木耳,特別是已變質的鮮銀耳或鮮木耳。
04. 出現可疑癥狀應立即就診。
圖源:央視新聞
來源: 江蘇疾控(微信號:jscdc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