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生活著許多顏色絢麗的動物,海蛞蝓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通常所說的“海蛞蝓”,其實是海洋中多種殼已經消失或退化的腹足類動物的泛稱,最常見的是各種裸鰓類和海免。據統計,在全世界包括熱帶和南極洲在內的海洋中有3000多種海蛞蝓,它們生活在不同層面的海洋里,個頭最大的通常在溫暖的淺水區活動。

它們獨特多樣的外表、炫麗斑斕的身姿,為純凈的大海注入了一抹奇異的色彩。而除去它們帶給我們視覺上的享受,其奇異的緊殖和生存方式,還有我們尚未發的其他秘密,都讓我們對這個精靈般的小生物為眼相看,如:

1.吃出保護色

在海蛞蝓這個大家族中,各種“膚色”應有盡有。但你可能想不到,它們絢麗多變的色彩,竟然是吃出來的!原來,海蛞蝓的主食是各種海藻,它們有一種奇特的本領,就是吃什么顏色的海藻,身體就能變成什么顏色。這種變色天賦讓它們能夠完美地融入海藻群中,避免被天敵發現。

2.防身技能

作為一種沒有硬殼保護的軟體動物,當遇到危險時,它們體內的兩種腺體就開始大顯神威--紫色腺放出紫紅色液體,將周圍海水變成紫色的“煙幕彈”讓敵人失去目標;毒腺分泌出略帶酸性的毒汁,可以讓對手受傷,甚至死亡!如果這兩種腺體都不能讓對方知難而退,那就只能壁虎斷尾式的求生策略。被海蛞蝓舍棄掉的部位叫乳突,里面含有腺體分泌物和刺細胞,敵人品嘗到如此難吃的食物,從此都不會再去攻擊海蛞蝓。而且乳突可以再生。

3.雌雄同體

大多數海蛞蝓是“同步性”的雌雄同體,即具有雄性和雌性的繁殖器官,并且能同時授精和受精。它們還能儲存來自數個雄性的精子,并選擇用哪些精子來使自己的卵受精,同時吃掉不想要的精子。

4.重要的醫學價值

裸鰓類不僅僅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而且還能提供一些重要的醫學價值。裸鰓類并不是簡單地整合其他動物的毒素和刺細胞,有時它們還會對毒素化學結構的末端進行細微地修改,創造出全新的、獨一無二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中許多都具有抗炎癥的特性,而且還有更多的化合物和功能等待我們去發現。或許某一天,裸鰓類還會成為拯救人類生命的救星。

以下是一些有趣的海蛞蝓:

綠葉海天牛--能“光合作用”的海蛞蝓

有些裸鰓類放棄了食肉的習性,轉而以啃食海藻為生。有趣的是,它們會竊取海藻的葉綠素并儲存在皮膚中,從而呈現出亮綠色。名為綠葉海天牛的海蛞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光合作用”。這種海蛞蝓的外形像極了一片菜葉。科學家發現,在它們的分支狀消化系統的細胞內,出現了類似葉綠體的顆粒結構,后續觀察證實這些顆粒正是來源于濱海無隔藻的葉綠體。科學家將這些特殊的葉綠體稱為“盜食質體”,表明了它們的來源。在有光條件下,綠葉海天牛能長達10個月時間不進食--它們的壽命只有一年左右。

藍龍--深藏劇毒的海蛞蝓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也被稱作“藍龍”或“藍天使”),它體長3~8厘米,雖然長得漂亮,但身藏劇毒。藍龍雖小,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技能捕食僧帽水母。通常情況下,藍龍會腹面向上躺在海面上,利用海水的表面張力進行移動。它們會慢慢靠近僧帽水母下方,攝食懸掛著的觸手。通過吸收并濃縮僧帽水母的刺細胞,此刻,藍龍變成了比僧帽水母更加危險的動物。如果有魚類想攻擊藍龍,將會遭遇毒性更強、更加痛苦的蜇刺。

葉羊-藻類海蛞蝓

身體大約只有5毫米長,萌點無處不在,腦袋上長著毛茸茸的觸角,臉上有雙最適合撒嬌、“裝無辜”的黑豆似的小眼睛,背上還披著一套炫酷的樹葉形外衣,像一只可愛的小綿羊,特別喜歡吃藻類。它還能吸收食物里的葉綠體,繼續進行光合作用以獲取能量,即使長時間找不到食物,它也不會餓死。可愛的葉羊有能夠分泌毒液的腺體,不能隨便觸摸。

海蛞蝓是海洋生物多樣性最好的例證,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幾十年來,近海環境和珊瑚礁不斷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海水污染和氣候變化等問題也在威脅著海洋生物的生存。在某種意義上,海蛞蝓可以作為海洋環境變化的指示器,提醒我們保護海洋環境。

參 考 文 獻

[1]李忠東.神奇的海蛞蝓[J].青少年科技博覽.2015.5.

[2]千盞.海蛞蝓的多彩世界[J].

[3]林強.海洋精靈多姿多彩的海蛞蝓[J].2016.5

[4]小蝓兒.多彩多姿海蛞蝓[J].

[5]苦苣.海底來了一只“羊”[J].自然放大鏡

[6]劉明.海蛞蝓生存神技[J]. 2015.1.

來源: 大連圣亞海洋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