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7 月 12 日,西北工業大學的教授肖洪在科普中國星空講壇陜西專場“探秘星空 觸摸未來”帶來演講《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航空發動機”》。
以下是肖洪的演講節選:
航空發動機有多重要?
沒有活塞發動機,就沒有人類的有動力飛行;而沒有渦輪噴氣發動機,就沒有人類的超音速飛行;如果沒有渦扇發動機,人類就不可能長距離跨洋飛行;沒有超燃或組合動力,就沒有人類的高超聲速飛行。
可以說是:一代動力,一代飛機。
我國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顧誦芬院士曾經提到過,航空發動機是高技術結晶,它集中體現了空氣動力學、材料技術、加工工藝、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電子技術的最新成果。它的單位重量價值遠遠超過了其他行業。
人工智能如何加速航空發動機的研發?
雖然航空發動機具備高難度的特征,但是仍舊有廣闊的前景。
首先,航空發動機的發展是國家行為,世界航空強國均高度重視航空發動機的發展。同時,它也是武器裝備核心技術,沒有先進航空發動機,不可能有先進戰機。同樣,也具備經濟性,民用航空動力市場經濟利益巨大,需求旺盛。
特別是,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為航空發動機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航空發動機試驗為例。劉大響院士曾經在一次公開演講里面提及過,一型航空發動機從設計到定型需要幾千甚至上萬小時試驗,時間會持續十年之久。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人們試圖將一部分試驗轉移至數字空間進行,在數字空間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再造一款性能一一對應的數字發動機,在數字發動機上開展試驗,這樣可以大幅度節省人力物力財力,并加速研制進程。
以航空發動機高空臺試驗為例。高空臺試驗就是在地面上造一個和高空環境一樣的試驗臺。但是,高空臺造得再完美,也不可能遍歷所有工作狀態。
假設在高空臺試驗中,我們只開展了黑點區域的狀態試驗,那么接下來我們可以怎么做呢?第一步,我們可以將左側的1、2、3、4、5、6,這六個黑點數據送到一個模型里,去訓練數字化模型,第二步,將右側的1、2、3、4已經做的高空臺試驗點的試驗狀態輸入剛才做的數字化模型,和整機的高空臺試驗結果對比,如果一樣,OK,完美,如果不一樣,就反復調整這個數字化模型,直到滿足精度為止。
上面我們建立的數字化試驗系統,最簡單的應用是數字化試驗與高空臺試驗并行,實時監控試驗狀態,也就是以虛映實。
更為重要的應用是通過數字化試驗補充高空臺試驗未做的試驗狀態,也就是我們圖中顯示的白色點的試驗狀態,以減少試驗次數,也就是以虛補實。
該數字化試驗系統,也可以在航空發動機未上高空臺前,開展數字化試驗,提前預判高空性能,也就是以虛預實。
人工智能如何保障航空發動機的安全運維?
同樣,人工智能技術在保障航空發動機的安全運維中也會發揮重要作用。
在飛行階段,航空發動機的測量參數一般較少。
為什么?
因為航空發動機不可能讓傳感器插得千瘡百孔。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假設機載飛行航空發動機只測量了20個參數,但是地面試驗和高空臺試驗測量了200個參數,也就意味著,有180個參數經過了試驗測量但是機載未測量。
現在,我們就可以通過人工智能來發展虛擬傳感器技術,實時推測這180個未測參數。這樣,測量參數大幅度增加,實現險情提前預警,未來飛行也會更加安全。
作者丨肖洪 西北工業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 科普中國星空講壇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