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食欲似乎也跟著溫度一同攀升,卻又總被油膩和復雜的烹飪過程勸退。在這個追求輕盈與健康的季節里,有一種美食悄然火上熱搜,它以其清爽不膩、制作簡便的特點,成為了眾多減脂人士和懶癌患者的夏日新寵——那就是撈汁菜肴。

圖片來自小紅書截圖

無論是海鮮、蔬菜還是肉類,只要與精心調制的撈汁相遇,瞬間化身為餐桌上的清新風景,不僅滿足了味蕾,更兼顧了營養與減脂的雙重需求。

啥是撈汁?

撈汁,并非是某種特定的單一調料,而是一種復合調味汁。它通常由多種常見的調味料精心調配而成,常見的成分包括醬油、醋、蠔油、糖、鹽、蒜末、姜末、辣椒、花椒、香油等。這些調料相互融合,形成了獨特的酸甜咸辣口感,既能激發食材的本味,又能為其增添豐富的層次。

撈汁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的清爽與濃郁的平衡。相較于傳統的濃油赤醬,撈汁更注重突出食材的原汁原味,同時通過巧妙的調味,讓食物在保持清淡的基礎上不失美味。而且,相比在悶熱的廚房開火做上三四道菜肴,一個撈汁,就能把多種食材搭配在一起,化繁為簡。這些特點使得撈汁在夏季備受歡迎,既能滿足人們對于口感的追求,又不會給身體帶來過多的負擔。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咋做咋買?

撈汁可以自制,也可以購買成品料汁。自制能根據口味進行調整,各大美食平臺都有很多分享的撈汁制作方法。

1自制撈汁

如果您想要自己動手制作撈汁,其實并不復雜。以小紅書平臺高贊的撈汁為例:

材料:兩勺蠔油、蒸魚豉油120g、一品鮮100g、辣鮮露120g、味精20g、白糖25g、800ml礦泉水、香醋25g、花椒油30g、香油20g、花雕酒20g、蒜末、小米辣、青紅椒、香菜。

步驟:將所有材料放入碗中,攪拌均勻,直至白糖完全溶解,一份簡單的自制撈汁就完成了。

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對配方進行調整,比如喜歡更酸一些可以增加陳醋的用量,喜歡更辣則增加辣椒的量。

2購買成品撈汁

如果您覺得自制撈汁麻煩,市場上也有眾多成品撈汁可供選擇。除了正規渠道、大品牌、口碑等必須要考慮的,在購買時,還需要關注以下幾點:

·成分:仔細閱讀產品標簽上的配料表,了解撈汁中包含哪些原料。如果您對某些食物過敏或有特殊的飲食限制(如無麩質、低鈉等),請特別注意成分。如果給孩子吃,要看配料里是否含有酒精(常見的是花雕酒和黃酒)。

圖源:某品牌撈汁的商品詳情頁

·口味:根據個人口味偏好選擇合適的口味,如麻辣、酸辣、甜辣等。如果不確定,可以選擇小包裝的產品先嘗試。

·用途:有些撈汁可能專為某種食材設計,如海鮮撈汁、涼拌菜、肉類撈汁等,根據您打算搭配的食材選擇合適的產品。

食材怎么搭配?

撈汁的百搭性使其幾乎能與所有食材完美融合,但為了達到健康的目的,建議優先選擇高蛋白、低脂肪、高纖維的食材。根據個人的食量和營養需求,每餐食材總量建議攝入300~500克。

1蔬菜(占總食材的50%以上)

蔬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熱量低,并不是所有的蔬菜都適合撈汁。一般來說,口感脆爽或味道清淡且結構完整的蔬菜適合這種烹調方式。這樣的食材吃起來爽口,而且不改變整體的味道。如果特容易軟爛或味道濃郁,則不適合,一來影響整體風味,二來湯汁會變渾。

2蛋白類(占30%左右,滿足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

·水產類:海鮮是撈汁食材里的常客,大多數撈汁菜肴,是以海鮮為主。海鮮是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脂肪含量低,有一些礦物質含量極為豐富,比如蟶子鐵超高,生蠔的鋅一騎絕塵。

適合撈汁的海鮮一般質地較為緊實、口感鮮美。而不適合撈汁的水產要么味道濃郁會掩蓋撈汁的味道,要么烹調后軟爛松散不易保持形狀。

·肉蛋類:肉蛋類是膳食中蛋白質、鐵及多種維生素的重要來源。

適合撈汁的肉類通常是瘦肉或者膠原蛋白豐富的食物,瘦肉選肉質細嫩且纖維較少的,易于入味同時保持爽滑口感。它們不僅熱量相對較低,還能在撈汁的浸潤下,增添一抹清新與風味,而不至于顯得油膩。相反,高脂肪、帶骨頭或加工過的肉類,不太適合撈汁,以免增加整體熱量,影響健康。而蛋類,建議整蛋煮熟后再食用。

·豆制品:富含優質植物蛋白、膳食纖維及多種礦物質,熱量適中且易于消化,素食者代替肉類的優質來源。

在撈汁的烹飪方式中,質地較為緊實的豆制品尤為適合。它們不僅能充分吸收撈汁的鮮美,還能保持其原有的Q彈或嫩滑口感。而一些易碎或水分含量過高的豆制品,則可能因撈汁浸泡而失去原有形態,影響食用體驗。

其他類(不超過20%)

一些富含膳食纖維、中低熱量的食材雖然不屬于上面的類型,但它們不僅能夠吸收撈汁的鮮美,還能提供持久的飽腹感,幫助控制總體熱量攝入,比如魔芋絲、蕎麥面、玉米。溫馨提示:如果制作貝殼類的海鮮,可在清水中加入適量鹽和幾滴油,靜置1~2小時吐沙。煮制時,水開后放入,煮3~5分鐘即可,避免時間過長導致肉質變老。西蘭花、芹菜等質地較硬的蔬菜,需焯水1~2分鐘,保持其脆嫩口感和營養成分。

怎么吃?怎么保存?

撈汁做法簡單但小心安全風險。其實,以撈汁為代表的涼拌菜衛生問題突出。2016至2020年,上海抽檢了20類即食食品共10521份,查衛生情況(菌落總數、大腸埃希氏菌)及六種致病菌(如副溶血性弧菌)。結果發現,涼拌米面、沙拉和中式涼拌菜中細菌污染較突出。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在保存時,要注意這幾點:

1冷藏要到位,否則滋生細菌

現做現吃:因為撈汁是在食材預處理后澆上汁,后續沒有再次加熱的步驟,所以最好現做現吃。做多的提前撥出密封冷藏:如果制作較多一頓吃不完,可以提前撥出一些放到干凈且密閉性好的保鮮盒進行冷藏,在24小時內食用。食用前,檢查食材的顏色和氣味,如有變質,需要及時倒掉。如果可以,最好在吃前能充分加熱。

2選擇新鮮食材,避免生熟交叉污染

世界衛生組織在《食品安全五大要點》中強調,在處理食材時,一定要生熟分開,不僅要菜板分開,刀具、盤子等都要分開。另外,你摸過生肉的手,再去摸熟食,這個做法也是增加了污染的風險。

這些人盡量少吃或不吃

雖然撈汁美味,健康低脂讓人吃起來沒有負擔,但是一些朋友還是盡量少吃或不吃。

1高尿酸和痛風患者,少吃海鮮撈汁

由于海鮮中嘌呤含量較高,嘌呤會在體內轉化成尿酸,加重病情。所以高尿酸血癥或痛風的朋友,應少吃撈汁海鮮,以免誘發痛風發作。

2高血壓患者,制作時選擇低鈉調味品

很多撈汁由于加入了醬油、鹽、蠔油等各種高鈉調味品,本身的鈉含量就比較高。因此,對于高血壓的朋友選擇低鈉的撈汁,或者自己制作時使用低鹽醬油等調料制作。在食用時,多吃蔬菜少吃海鮮肉類,注意蔬菜:肉類達到2~3:1的比例。

3腸胃敏感者,別吃涼的撈汁食物

很多視頻教程會建議在食物制作后放冰箱冷藏1小時再食用,這樣可以讓食材充分入味。不過,如果您平時對涼的食物比較敏感,生冷食物可能刺激腸胃,建議省略這個步驟,以免刺激腸胃。當然,如果想入味,也可以從冰箱拿出后,在室溫下放置會,不那么涼了再吃。撈汁是一種簡單、健康、美味的夏日懶人菜,它不僅能帶給你清涼的口感,還能滿足你的營養需求。在享受撈汁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食材的選擇和搭配,確保飲食的健康和安全。

參考文獻

[1]宋夏,徐碧瑤,蔡華,等.2016—2020年上海市市售即食食品微生物污染狀況分析及評價[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22,34(04):767-772.DOI:10.13590/j.cjfh.2022.04.021.

[2]袁從文,孫彥琪,王翔宇,等.山東省某三甲綜合醫院2019—2021年食源性疾病監測數據分析[J].現代醫院,2024(003):024.

[3]WHO.Fivekeystosaferfoodmanual.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94639

[4]楊月欣.中國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2冊[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8

策劃制作

作者丨李純 注冊營養師

審核丨阮光鋒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來源: 科普中國新媒體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