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組織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人的骨骼也是處于一個不斷新陳代謝的過程,骨吸收與骨形成配合,完成骨骼的新舊更替。但一旦骨吸收與骨形成配合失去平衡,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骼的密度便會下降,形成骨質疏松。

二、骨質疏松癥的危害

骨質疏松癥最常見的表現是骨痛,最常見的部位是腰痛,嚴重者全身多處骨關節均會出現疼痛。但骨質疏松癥最嚴重的危害是骨折,包括并不限于胸椎、腰椎、髖關節、橈骨近端等,其次骨質疏松癥患者還會出現駝背、身高變矮等。骨質疏松骨折的高致殘率、致死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巨大負擔。

三、骨質疏松癥的流行病學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骨質疏松癥患病率快速攀升,已成為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全國骨質疏松癥流行病學調查顯示:5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為19.2%,其中女性為32.1%,男性為6.9%;65歲以上人群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為32.0%,其中女性為51.6%,男性為10.7%。而50歲以上女性椎體骨折患病率約為15.0%,且患病率隨增齡而漸增,80歲以上女性椎體骨折患病率可高達36.6%,且發生髖部骨折后1年內,20%患者可能死于各種并發癥,約50%患者致殘率。

四、哪些人更容易患骨質疏松?

研究發現,年齡增加、女性絕經后、有脆性骨折家族史等更容易出現骨質疏松癥。除此之外,不健康生活方式:體力活動少、陽光照射不足、吸煙、過量飲酒、鈣和/或維生素D缺乏、過量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營養失衡、蛋白質攝入過多或不足、高鈉飲食、體質量過低等均會導致骨質疏松癥。

另外患有性腺功能減退癥、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多種內分泌系統疾病、風濕免疫性疾病、胃腸道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肌肉疾病、慢性肝腎及心肺疾病等。以及使用糖皮質激素、質子泵抑制劑、抗癲癇藥物、芳香化酶抑制劑、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抗病毒藥物、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和過量甲狀腺激素等均是骨質疏松癥發生的危險因素。

五、如何預防骨質疏松

包括調整生活方式和骨健康基本補充劑。

(1)加強營養:均衡膳食:建議攝入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膳食,推薦每日蛋白質攝入量為0.8~1.0g/kg體質量,并每天攝入牛奶300ml或相當量的奶制品。

(2)充足日照:建議上午11:00到下午15:00間,盡可能多地暴露皮膚于陽光下曬15~30min,每周兩次,以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盡量不涂抹防曬霜,以免影響日照效果。但需注意避免強烈陽光照射,以防灼傷皮膚。

(3)規律運動:建議進行有助于骨健康的體育鍛煉和康復治療。運動可改善機體敏捷性、力量、姿勢及平衡等,減少跌倒風險。運動還有助于增加骨密度。適合于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運動包括負重運動及抗阻運動,推薦規律的負重及肌肉力量練習,以減少跌倒和骨折風險。其他如行走、慢跑、太極拳、瑜伽、舞蹈和兵乓球等均可以。運動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另外應做到:戒煙、限酒、避免過量飲用咖啡、避免過量飲用碳酸飲料、盡量避免或少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

(本文圖片素材來自網絡)

撰稿:昆明市中醫醫院 李月

審稿:李印瀧

排版:李述東

來源: 中國針灸學會科普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