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石霧遙(生物學博士)
監制:中國科普博覽
2024年巴黎奧運會于當地時間7月26日(北京時間7月27日)開幕,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于這個匯聚了世界頂尖運動員的盛大賽事。領獎臺上,運動員們將身著精心設計的領獎服,接過屬于自己的獎牌和鮮花。本次奧運會,中國運動員的領獎服尤為“特殊”,積極響應了巴黎奧運會減少碳排放的理念。
2024巴黎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成立動員大會
(圖片來源:新華社)
據了解,本次中國運動員的領獎服選用了可再生尼龍和再生滌綸等環保面料,從原料到生產過程,實現了超過50%的碳減排,并且是經權威機構認證的碳中和奧運領獎裝備。那一抹鮮艷的“中國紅”不僅是對運動員們辛勤付出的最高贊譽,更是中國在全球環保事業中展現的大國擔當。
碳中和與碳達峰:全球性的綠色挑戰
在揭秘中國奧運領獎服面料的“黑科技”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碳中和與碳達峰這兩個關鍵詞。
碳中和,是指通過節能減排、植樹造林等方式,直接或間接抵消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達到“零排放”的目標。
碳達峰則是指碳排放量達到歷史峰值后不再增加,逐步進入平穩下降階段。
碳排放污染
(圖片來源:veer圖庫)
碳達峰是碳中和的前置條件,碳中和則是碳達峰的終極目標。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提出和實施對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有助于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降低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和強度,還有助于促進能源轉型和技術創新,推動經濟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中國奧運領獎服黑科技:再生尼龍和再生滌綸
再生尼龍,也被稱為尼龍回料,是一種環保型材料,主要通過回收廢舊尼龍制品進行再利用。
再生尼龍的原材料來源廣泛,包括廢舊衣物、襪子、繩索、漁網、地毯、工業塑料廢料以及紡織生產過程中的邊角料等。將這些廢舊材料通過收集起來,經過“分類回收-破碎清洗-熔煉造粒-紡絲成形”的處理工序后就成為具有環保特性的再生尼龍材料。
尼龍又名耐綸、錦綸,是一種合成的聚酰胺纖維,具有高強度和耐磨性的特點,能夠經受日常的磨損,延長衣物使用壽命。同時,尼龍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皺性和彈性,使得衣物不易變形,穿著更加舒適。尼龍面料還具有良好的防水和防風性能,適合制作戶外服裝,能夠有效抵御惡劣天氣,保持身體溫暖和干燥。
再生滌綸與再生尼龍類似,也是一種通過回收廢舊制品并進行再利用而制成的環保型材料,其原材料來源主要有廢舊衣物、窗簾、地毯以及塑料瓶等。這些廢舊物品經過與再生尼龍類似的處理工藝,最終成為可以用于紡織工業的環保材料。
運動服飾
(圖片來源:veer圖庫)
滌綸又名聚酯纖維,是合成纖維中的一個重要品種,具有高強度和耐磨性,兼具良好的抗皺性和保形性,使衣物穿著合身且易于打理。此外,滌綸面料還具備優異的防水、快干、透氣性能,適合制作戶外服裝和運動服飾,能夠在各種環境下保持舒適和干爽。
中國奧運領獎服采用再生尼龍和再生滌綸等環保面料,正是其在碳中和道路上邁出的堅實一步,不僅向世界傳達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還展現了中國在節能減碳方面的實際行動。
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常見的再生材料?
隨著資源循環利用和環保觀念的不斷深入,再生材料在我們生活中出現的場景也越來越多。
再生金屬:是指通過回收含有金屬的廢舊制品,經過拆解、分離、熔化等工序,最終制得的金屬材料。常見的再生金屬有鋼鐵、鋁、銅等,被廣泛應用于汽車零部件、手機、家電、建筑等領域。
金屬邊框的手機
(圖片來源:veer圖庫)
再生塑料:再生塑料在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主要類型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被廣泛應用于包裝材料、家具、玩具、紡織纖維等領域。例如近年來一些汽車制造商為了踐行環保的理念,將回收的PET塑料瓶加工成紗線,應用于汽車的座椅及腳墊,具有與傳統內飾材料相同的觀感和觸感。
再生紙張:造紙需要消耗大量的水、電、森林等資源,盡管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場景都已經實現了無紙化,但是每年對紙張的需求量依然很高。再生紙張以廢舊紙制品為原料,經過特殊的處理工藝,制備成印刷、包裝、書寫等領域的紙制品。
相比于原始紙張的制備,再生紙張的生產過程消耗更少的能源和資源,為環境保護貢獻了很大的力量。
再生玻璃:廢舊玻璃經過分類、清洗、破碎及窯爐熔燒等工藝,可以再生成新的玻璃產品。再生玻璃不僅減少了對原始礦石的開采,還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固體廢物的堆積。
玻璃茶具
(圖片來源:veer圖庫)
巴黎奧運會的多項綠色舉措
巴黎奧運會的大幕即將揭開,本次奧運會秉承綠色、環保、可持續的理念,致力于降低50%的碳排放,實現綠色奧運的目標。讓我們一起看看巴黎奧運會采取了哪些綠色環保的舉措。
場館利用最大化:在巴黎奧運會中,約95%以上的場館為現有或臨時搭建,這一舉措減少了建筑材料的使用和能源的消耗。運動會結束后,這些場館會繼續使用,場館內的設施也會合理地安置,實現了資源的有效利用。
低碳出行方式:新建400公里的奧運自行車道,配備4.6萬臺共享自行車和2.7萬個自行車停車位,實現“100%可騎行”目標。此外,公共交通覆蓋了所有的奧運賽場,減少了出行工具帶來的碳排放。
共享單車
(圖片來源:veer圖庫)
環保設計奧運村:奧運村的建設使用了大量的低碳建材,如木材、低碳混凝土等,碳排放低于傳統建筑。床架、床墊等也采用了可回收的材料,方便賽后的回收再利用。
可再生能源供能:巴黎奧運會使用了清潔的供能方式,充分發揮風能、太陽能等發電技術的優勢。例如,塞納河上的浮動太陽能發電站承擔了奧運會部分場所的電能供應,與傳統發電模式相比,更加綠色環保。
結語
奧運會不僅是運動員揮灑汗水、拼搏榮譽的體育賽事,更是倡導環保理念、展現綠色行動的重要舞臺。低碳環保是全人類共同參與的偉大事業,我們期待環保科技充滿生活中的每個角落,讓綠色行動遍地開花,共同創造地球更加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Inoue M, Yamamoto S. Performance and Durability of Woven Fabrics Including Recycled Polyester Fibers[J]. Journal of the Textile Machinery Society of Japan, 2004.
2.Sekiguchi A, Terakado O, Hirasawa M. Nylon recovery from carpet waste through pyrolysis under the presence of zinc oxide and the roll-milling treatment[J]. Journal of Material Cycles & Waste Management, 2014.
3.徐千惠,胡紅梅,朱瑞淑,等.廢舊尼龍再生技術的研究進展[J].中國材料進展, 2022.
4.張秀紅,艾賢麗.再生滌綸/毛混紡織物的設計與開發[J].毛紡科技, 2010.
來源: 中國科普博覽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