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公子欣

臉紅是什么感覺?

因尷尬、害羞、羞愧、驕傲等

自我意識情緒而出現的

臉不由自主地發熱發紅

難怪達爾文把臉紅稱為

“最獨特和最具人類特征的表達方式”

我們為什么會臉紅?

臉紅的潛在機制是什么?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Milica Nikolic和Disa Sauter與基耶蒂大學的Simone di Plinio進行了一項新的合作,通過核磁共振掃描儀探索臉紅的神經基礎。

發展心理學家Nikolic解釋說:“臉紅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因為我們仍然不知道它需要哪些認知技能才能發生。心理學上有一種觀點可以追溯到達爾文,他說,當我們考慮到他人對我們的看法時就會臉紅,這涉及到相對復雜的認知技能。”

唱卡拉OK 檢測臉紅

為了揭示與臉紅相關的神經活動,研究人員通過在核磁共振掃描儀上觀察激活的大腦區域來研究臉紅,同時測量臉頰溫度(臉紅的一個指標)。參與者是16-20歲的女性青少年,這一群體對社會判斷特別敏感。“眾所周知,在這個生命階段,臉紅會增加,因為青少年對他人的意見非常敏感,害怕被拒絕或留下錯誤的印象。”Nikolic說。

為了在受控實驗環境中喚起臉紅反應,參與者來到實驗室進行了兩次單獨實驗。在第一階段,參與者被要求唱一些精心挑選的高難度卡拉ok歌曲,在第二階段,他們觀看自己唱歌的視頻。雪上加霜的是,參與者還被告知會有觀眾和他們一起觀看視頻。最后,研究人員向參與者展示了另一位演唱水平相當的參與者和一位偽裝成第三位參與者的專業歌手的視頻。同時,測量參與者的大腦活動和生理反應。

臉紅背后的機制

不出所料,研究人員發現,與觀看其他參與者的視頻相比,參與者在觀看自己的視頻時臉紅得更多,在小腦(V小葉)和左旁中央葉的激活程度更高,并且在早期視覺皮層中對視頻表現出更多的時間鎖定處理。這些發現表明,臉紅與參與情緒喚醒的大腦區域的激活有關,這表明它可能獨立于高階社會認知過程而發生。

實驗條件對大腦活動和與臉頰溫度變化相關的大腦活動的影響

令人驚訝的是,在傳統上被認為與理解自己或他人的精神狀態有關的區域沒有被激活。Nikolic總結道:“基于此,我們得出結論,考慮他人的想法可能不是臉紅的必要條件。當暴露在環境中時,臉紅可能是你自動喚醒的一部分,與你自己有關。”

臉紅本身就很有趣,因為它是普遍存在的。甚至有些人會對臉紅產生恐懼,比如社恐“i”人。當了解了臉紅的機制,就可以更好地克服對臉紅的恐懼。

研究人員稱,下一步將研究不同條件下的臉紅情況,甚至在年幼的孩子尚未發展出思考他人想法的認知技能之前來探索這種現象。該研究結果為未來研究嬰兒和非人類動物的自我意識提供了新的途徑。

來源: 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