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公布《關于同意設立“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科技小院”的批復》,河南省國家級科技小院總數達30家。此次位于新鄉市的河南輝縣小麥科技小院、河南封丘金銀花科技小院等6家科技小院入選“國家隊”,加之2019年入選的河南新鄉花生科技小院和河南長垣草莓科技小院,新鄉市國家級科技小院總數達8家,位居全省第一。
何為科技小院?顧名思義,它是“科學技術+農村小院”,是高校師生和科研院所技術人員前往“農家小院”,從事科學研究、服務“三農”工作,以科技創新帶動鄉村創業,把高質量論文寫在鄉村大地上,以科技成果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科技小院作為農業院校開展農業科技創新、培養農業高層次人才、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三位一體”創新組織模式,通過建立“高校-政府-企業-農民”多元主體協作機制,實現“專家與農民零距離、科研與生產零距離、育人與用人零距離”,探尋了農業技術推廣的新模式、農業科研體制改革的新思路和專業人才培養的新途徑。《自然》雜志審稿人、國際小農戶研究專家基里爾(K.GILLER)評價說:“科技小院這種扎根農村助推小農戶增產增效的創新模式,是全球最成功的典型案例之一。”
新鄉市高度重視科技小院,多次專題研究此項工作,進行實地調研和座談,多措并舉推動科技小院建設。同時,積極搭建專家團隊與種植企業及農戶溝通交流的平臺,力求破解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難題,抓準農業生產關鍵問題,開展針對性研究,提升產品產量和品質,讓科技小院真正成為駐院學生的農業創新平臺,企業和農戶的技術服務平臺。與此同時,充分發揮農業專家資源優勢,有針對性地開展種植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與科技小院實現有效銜接、有機融合。
河南新鄉花生科技小院是由河南農業大學葉優良教授于2019年建立,在迄今為止的4年多時間內,以“黨政產學研用”六位一體的模式,涵蓋了農戶調研、科學研究、技術推廣、社會服務、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的特色,扎根農業生產一線,服務廣大農戶,探索黃河流域中低產田改良途徑,成為全國優秀科技小院的樣板。
河南封丘金銀花科技小院由河南師范大學李建軍教授發起成立,現有人數36人,扎根農村十多年,進行藥用植物資源評價、遺傳育種與綜合開發利用研究,從而培養研究生和解決當地科研技術難題。先后選育出金銀花新品種5個,扎實推進金銀花等技術產業化,從品種培育到設計烘干設備,再到金銀花相關產品開發,李建軍躬身其中。金銀花累計種植面積超4萬畝,種植戶累計增收超4億元,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鄉村振興發展中取得了突出成效。
“科技小院不能止步在改良品種、升級種植技術層面,要有產業鏈思維,將研究成果與市場結合起來,讓農戶賺錢,讓產業興旺,讓地方振興。”李建軍表示,此次獲得國家科技小院是榮譽,更是鞭策,今年將繼續研發新品種、烘干設備、深加工產品及配套集成技術,積極宣傳推廣普及技術,不斷加大與協同單位的合作,科普示范推廣道地藥材500畝,輻射帶動5000畝,讓“科技花”結出“產業果”。
來源: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