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金星個人任務是在硫酸云中尋找外星生命
“我們正試圖研究硫酸液滴承載生物化學的可能性,不是個體生物化學,而是不同群體間或群體內(nèi)部間的生物化學。
金星日出的插圖。(來源:蓋蒂創(chuàng)意)
地獄般的金星地表極熱。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人們在仔細研究這個被云層包圍的世界是否可能是高海拔生物的天堂。并醞釀了有史以來第一次私人金星任務,這是探索可能存在生命跡象的神秘化學物質(zhì)的第一步。該任務計劃于2025年1月由火箭實驗室的電子火箭發(fā)射,這是一家創(chuàng)業(yè)運載火箭供應商。麻省理工學院(MIT)行星科學教授薩拉·西格(薩拉 Seager)是一名科學家,參與了火箭實驗室的金星任務,這是一系列計劃中的金星晨星任務中的第一個任務。
神秘的金星在厚厚的云層下隱藏著它的秘密。這張由赤月號宇宙飛船拍攝的照片顯示了金星在熱紅外波段發(fā)光的夜晚。(圖片來源:宇宙航空研究開發(fā)機構(gòu) /(日)太空和航空科學研究所/達特/達米婭 ˙布伊克)
鄙薄、濫俗、好斗
去年,西格爾和她的同事們,包括她上大學的兒子,一同發(fā)表了一篇研究論文,題目是: 《濃硫酸中核酸堿基的穩(wěn)定性:對金星云層宜居性的影響》。這項研究發(fā)表在《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這是國家科學院的同行評審期刊。西格爾告訴太空網(wǎng)說:“我們正在研究硫酸液滴承載生物化學的可能性,不是個體的生物化學,而是一種不同群體間互有比較的生物化學。”“我們正在進行大范圍實驗,其中一些取得了成果。”正如文中所指出的,金星云是由濃硫酸組成的。這是一種鄙薄、令人討厭、具有攻擊性的,會破壞地球上大部分生命的生化物質(zhì),對任何生命而言意味著貧瘠。
但西格爾和她的研究伙伴發(fā)現(xiàn),生命所需的關(guān)鍵分子(核酸堿基)在濃硫酸中是穩(wěn)定的,進一步提出了金星大氣環(huán)境能夠支持生命所需的復雜化學物質(zhì)的觀點。“我們不知道濃硫酸中是否有生命起源的可能,但不能先驗地排除這種可能性。生命可以用濃硫酸代替水作為溶劑,并且可能起源于濃硫酸液體中的云滴。”“發(fā)現(xiàn)表明,復雜的有機化學,包括DNA核酸堿基,可以在濃硫酸中保持穩(wěn)定,”研究人員指出,并激勵他們設計直接探測云粒子以尋找有機物質(zhì)存在的任務。他們解釋說:“如果存在生命,可能需要從金星大氣層返回的樣本來確定。”
薩拉和馬克斯?西格爾利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儀(UV-VIS)在餐廳里研究金星云層中的生命。(圖片來源:薩拉/西格爾)
小瓶子大創(chuàng)意
這項獨特的研究涉及硫酸可能支持不同于地球上的生命,西格爾和她上大學的兒子調(diào)制了一種硫酸,最初是在西格爾的家里,現(xiàn)在是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實驗室里。馬克斯·西格今年20歲,是馬薩諸塞州伍斯特理工學院的大三學生,他參與了大部分研究。“特別是氨基酸研究,我們真的只是在我摔斷胳膊之后才開始氨基酸項目,有更多的時間花在家里做研究,”馬克斯·西格爾告訴太空網(wǎng)。
他說,事實證明,訂購大量濃硫酸非常困難,但訂購許多小瓶濃硫酸以支持調(diào)查工作是可能的。“我認為我們對金星的研究重點的突出之處在于,幾乎沒有人真正了解硫酸作為溶劑的話題。“除了我們的小組,其他一些人,以及20世紀初的一些研究人員,沒有人真正了解硫酸,”馬克斯·西格爾說。他補充說,在某種程度上,這項研究之所以如此驚人,是因為它很簡單,因為從來沒有人想到過,也沒有人被激勵去做這類研究。
馬克斯 西格爾將于2022年夏天開始在室外實驗室開展硫酸研究,目前正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實驗室進行硫酸研究。(圖片來源:薩拉﹒西格爾)
號召行動
如果金星在遙遠的過去有類似地球的板塊構(gòu)造,那么它也有生命嗎?
——重新點燃金星探索的新浪潮
私人太空任務能穿透金星的云層嗎?
至于馬克斯·西格爾的興趣,作為一名大學生,他正在考慮自己的未來。他認為天體生物學/天體化學領域非常有吸引力,并且一直對其他地方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很感興趣,“特別是如果有可能在離地球這么近的地方找到生命,盡管可能性很小!”
在馬克斯·西格爾(馬克斯·西格爾)為金星調(diào)查工作特別收集的研究中,他和其他研究人員說:“我們正處于天體生物學和有機化學新分支的黎明。”
發(fā)表在《天體生物學》雜志上的這篇新論文是一個“行動呼吁”——研究水的替代溶劑中的有機化學,“這對真正了解銀河系的宜居程度至關(guān)重要,”他們總結(jié)道。
該團隊的研究發(fā)表在《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BY:Leonard David
FY:jane
如有相關(guān)內(nèi)容侵權(quán),請在作品發(fā)布后聯(lián)系作者刪除
轉(zhuǎn)載還請取得授權(quán),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
來源: 天文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