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丹丹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主治醫師 博士

審核:王長遠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主任醫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危重疾病,其中急性肺栓塞就是一種嚴重且可危及生命的疾病,可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暈厥和咯血等。但有時候它的癥狀并不典型,容易被人們忽視,進而引起心搏驟停致患者死亡,因此,它被醫療界稱為“隱形殺手”。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急性肺栓塞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如果不及時治療,該病病死率可達25%~30%。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一、急性肺栓塞的定義及危害

急性肺栓塞是指各種栓子進入肺動脈堵塞肺動脈或其分支的一種臨床綜合征。肺栓塞包括肺血栓栓塞、羊水栓塞、脂肪栓塞和腫瘤栓塞等,其中以肺血栓栓塞最為多見。其血栓多來源于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是長期臥床、骨科手術和外傷等。

肺栓塞主要會對人體的循環和呼吸系統造成不利影響。想象一下,下肢靜脈血栓脫落后,會隨著血液流動進入肺動脈,造成肺動脈主干或分支阻塞,肺組織的通氣和血流比例失調,從而影響人體內氣體的交換,導致體內各個組織出現不同程度的缺氧。同時,血栓阻塞肺動脈會導致肺動脈高壓,進而影響心臟功能,容易引起各種心律失常或心搏驟停,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

總之,急性肺栓塞可能導致心搏驟停、肺梗死和肺動脈高壓等多種嚴重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現呼吸困難、咳嗽、暈厥和咯血等急性肺栓塞癥狀,應立即就醫。

二、導致急性肺栓塞的危險因素

任何可以導致血液高凝狀態、靜脈血流緩慢和血管內皮損傷的因素都是促使急性肺栓塞發生的危險因素,一般包括遺傳性和獲得性因素兩大類。

遺傳性因素由父母的基因決定,不可更改。如果你屬于具有遺傳性血栓形成傾向的人群,那么你患上急性肺栓塞的風險將顯著增加。對于有家族血栓病史的人群,建議進行遺傳咨詢和定期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并采取預防措施。雖然遺傳性因素無法避免,但定期檢查能幫助這類患者更好地控制風險。

獲得性因素是指在出生后獲得的容易導致下肢靜脈血栓的各種因素,多具有暫時性或可逆性。例如長時間久坐不動,無論是乘坐飛機、火車,還是在辦公室工作,下肢長時間處于不活動狀態,都可能導致下肢血液循環減慢,增加發生下肢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風險。因此建議久坐不動人群要適當活動,改變體位,以促進血液循環,減少急性肺栓塞發生的風險。此外,手術、創傷、長期臥床和腫瘤等也屬于獲得性因素,它們都會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在這些情況下,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使用抗凝藥物來預防血栓。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另外,肥胖或吸煙等也是誘發急性肺栓塞的危險因素,因此,戒煙、適當運動都有助于降低急性肺栓塞的風險。

三、急性肺栓塞的癥狀與識別

急性肺栓塞的典型癥狀為呼吸困難、咳嗽、咯血、頭暈、胸痛、心動過速、下肢腫脹或疼痛等。其中,呼吸困難多為突然出現,嚴重時患者可能會感到窒息。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肺栓塞的癥狀可能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出現輕微呼吸困難的癥狀,而有些人可能出現心搏驟停等嚴重癥狀;有些人的咳嗽可能是干咳,而有些人也可能咳出帶血的痰;還有少數患者可有暈厥而無其他臨床表現。此外,癥狀的嚴重程度可能隨時間變化,有時病情可能突然惡化。因此,當我們出現任何不尋常的癥狀,尤其是具備上述危險因素的人,都應立刻到醫院就診。

在某些情況下,急性肺栓塞可能導致嚴重的并發癥,如心搏驟停或肺梗死等。這些并發癥都可能導致患者死亡,一旦出現,就需要立即對患者進行醫療干預。

由于急性肺栓塞的癥狀與慢性支氣管炎等常見病相似,所以很容易被誤診。據統計,只有7%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在死亡之前得到了明確診斷。因此,再次強調,一旦突然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和咯血等癥狀,應立即到醫院就診,因為及時治療可以大大降低急性肺栓塞的病死率和復發率。

四、急性肺栓塞的診斷與治療

在疑為急性肺栓塞的患者入院后,醫生會通過臨床癥狀、心電圖、D-二聚體和CT肺動脈造影等進行綜合診斷,其中CT肺動脈造影是臨床診斷急性肺栓塞的重要依據。CT肺動脈造影就像是給肺部血管拍了一部高清電影,醫生可以通過觀看“電影”發現肺動脈的充盈和缺損、血栓的位置和大小等。在患者確診為急性肺栓塞后,醫生需要密切監測患者的病情和生命體征。根據病情制訂治療方案,包括抗凝治療、靜脈溶栓或介入治療等。抗凝治療是通過使用肝素和華法林等藥物防止血液凝固,從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如果患者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可以用尿激酶等進行溶栓治療,以迅速溶解血栓,恢復血流。不過溶栓治療有出血風險,并不適用于所有患者,比如有溶栓禁忌證或者病史超過2周的患者就不適合溶栓治療。無論是抗凝治療還是溶栓治療,均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凝血情況,預防出血風險。介入治療最常用的方式為動脈導管內局部取栓術,就是通過動脈導管進入肺動脈進行局部溶栓,加速血栓溶解,使肺部循環迅速恢復正常,還可以進入肺動脈后,通過負壓吸引取栓、水動力取栓、破碎法取栓術等盡快抽吸出肺動脈內血栓或使血栓溶解,使肺血流量盡快恢復。介入治療適用于高危肺栓塞、血流動力學惡化的中高危肺栓塞、溶栓禁忌或失敗的患者。

五、急性肺栓塞的預防

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容易導致急性肺栓塞的遺傳性因素,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獲得性因素來降低發生急性肺栓塞的風險。其中改變生活方式是預防急性肺栓塞的關鍵,比如,避免長時間久坐、定期運動、多飲水等以防止血液過于黏稠。對于高風險人群,如術后患者、孕婦及臥床患者等,應采取更為積極的預防措施,如穿戴醫用彈力襪、抗凝治療等。此外,應加強對預防急性肺栓塞相關知識的宣傳,增強公眾的防范意識。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急性肺栓塞是一種可以預防的嚴重疾病。加深對這一疾病的認識、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如改善生活方式)、及時治療都能有效降低急性肺栓塞的發病率和病死率。讓我們共同對抗這個“隱形殺手”,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