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四月

上個月末

浙江梅雨不斷

一名博主驚奇的發(fā)現(xiàn)

一只忘記扔掉的爛蘋果

居然長出了白白的蘑菇

隨即把照片發(fā)在了社交媒體上

一時間#關于一顆蘋果長蘑菇的事情#

沖上各大平臺熱榜

評論區(qū)紛紛戲稱

此乃真·“果菌王”

這個話題也引起了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在讀博士許容聚的關注

他向博主求購這只蘋果用做研究

于是

這名博主把蘋果贈予了許博士

這顆“果菌王”

便踏上了一段神奇的科研之旅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是我國植物學、植物化學領域重要的綜合性研究機構,許博士所在的真菌多樣性與分子進化課題組主要從事真菌種質(zhì)資源、航天育種等研究。

蘋果上的“白蘑菇”究竟是什么?

****許博士介紹,蘋果上的這種菌叫裂褶菌(白參),是一種在全球廣泛分布的著名食用菌,一般長在腐木上,也作為植物病原菌存在,此前曾出現(xiàn)在桃子、柿子、椰子殼上,自己是頭一次在蘋果上看到,這一菌株靠很少的基質(zhì)就長得如此強壯,可以為白參菌種的選育提供參考。

蘋果切開后的情況 來源:許博士

裂褶菌屬于木腐生菌,像腐木、公園木扶手、木地板等位置,都是它喜歡生長的地方,但生長在新鮮水果上的不常見。許博士說,自己見過從桃子、柿子等水果上長出來裂褶菌,但在國內(nèi)還未見過像從蘋果上長出來的情況。1970年有外國學者做過實驗,將裂褶菌菌絲接種到蘋果上面,且成功長出了子實體。

蘋果為何會長出白參?

許博士的導師、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教授級工程師趙琪表示,這只蘋果長出白參有兩種解釋,一是果柄處有傷口,白參孢子侵染果柄并擴散到果核,如溫度、濕度適合,子實體就可以從蘋果頂部長出來;二是孢子先侵染蘋果樹,擴散到果實中。他認為第一種可能性較大,白參適宜生長在溫度5-30℃,相對濕度超過70%的環(huán)境中,6月是江浙的梅雨季,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

神12-白參 來源: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趙琪還補充道,我國曾將在地面選育后的白參菌絲送上太空,因為野生狀態(tài)下白參很韌,不好嚼,送上太空是為了培育孢子更少、吃起來更脆的菌子。

蘋果白參味道如何?

許多網(wǎng)友問道:“這蘋果有菇味嗎?”

許博士也在社交平臺上統(tǒng)一回復了網(wǎng)友的這一疑惑,他表示“我剛嘗了一口,沒啥特別的味道?!彼J為,要長出蘋果味的白參可能性較小。其特殊風味主要來自自身氨基酸及一些特殊的化學物質(zhì),因此即便是從蘋果果肉上生長而來,白參風味也不大可能受蘋果影響。

從蘋果不同部位分離的白參菌絲生長情況

來源:許博士

據(jù)了解,目前課題組已把蘋果的果肉、果核、果柄等分開,分離出不同部位的菌絲,提取了白參子實體的DNA序列,鑒定出該菌株屬裂褶菌的模式種,接下來會進一步分離、純化菌絲,很快就能進入栽培實驗階段。許博士表示,白參有很大的栽培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該菌株僅靠很少的基質(zhì)就能保持如此長勢,可以為日后白參菌種選育提供一定參考。

就在7月16日

許博士又收到了熱心網(wǎng)友寄來的“大蒜菇”!

實驗室第一時間就展開初步的研究

此次的蘑菇與“果菌王”一樣

同為裂褶菌(白參)

這下評論區(qū)又沸騰了

有網(wǎng)友為它取名:“你蒜什么菇”

網(wǎng)友邊追著這場科研“連續(xù)劇”

邊曬出生活中見到的菌子

有的是在家里偶然發(fā)現(xiàn)的

有的是意外撿到的

↓↓↓

專家也提醒網(wǎng)友,但凡見到在稀奇古怪之處生長的菌類,均不可食用,可以及時與科研人員取得聯(lián)系進行辨別,以確認其是否具有科研價值。

一顆長蘑菇的蘋果

引發(fā)了一場全民參與的科普熱潮

普通人能夠?qū)W到新知識

科研人員也能從中獲取科研價值

共同體驗探索的樂趣

感受生活帶來的小驚喜

參考來源:央廣網(wǎng)、中國新聞網(wǎng)、新華社、新聞坊、光明網(wǎng)、網(wǎng)友評論

來源: 央廣網(wǎng)、中國新聞網(wǎng)、新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