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親內皮皰疹病毒(EEHV)是威脅亞洲象生命的“致命殺手”,感染死亡率高達85%,多年來一直困擾著各地的亞洲象保護組織。2024年6月,這一難題終于被攻克。由美國休斯頓動物園和貝勒醫學院(BCM)聯合研制的針對象親內皮皰疹病毒1A型的mRNA疫苗,成功完成了臨床試驗,并首次接種于休斯頓動物園的大象體內。該疫苗的研發成功,為亞洲象保護工作帶來了新的曙光。

象親內皮皰疹病毒是一種對圈養和野生亞洲象都具有致命威脅的病毒。幼象感染這種病毒后,可能會迅速發展為急性、致命的EEHV出血性疾病。自20世紀90年代首次發現以來,EEHV疾病已成為導致歐洲和北美圈養亞洲象幼象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EEHV的蹤跡已遍布亞洲象分布國,包括印度、泰國、老撾、緬甸和馬來西亞等。

15年前,美國休斯頓動物園聯手貝勒醫學院,開啟了針對EEHV的疫苗研發。貝勒醫學院病毒學和微生物學系的Paul Ling博士是EEHV疫苗研發項目的核心人物,他帶領團隊持續攻關和試驗,為疫苗的成功研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項目還得到了Paul Ling博士實驗室的研究生Jessica Watts和德克薩斯兒童醫院及貝勒醫學院國家熱帶醫學院的Jeroen Pollet博士的積極參與,他們為疫苗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通過開發qPCR診斷檢測方法、對象親內皮皰疹病毒基因組進行測序以及開發測量和評估大象對象親內皮皰疹病毒的免疫反應的工具,象親內皮皰疹病毒疫苗的研發取得了可觀進展。在對小鼠進行臨床前測試后,研究人員計劃將疫苗注射入亞洲象體內進行進一步評估。

2024年6月18日,休斯頓動物園迎來了一個重要時刻:一頭名為泰絲的40歲亞洲象接種了首劑針對EEHV1A型的mRNA疫苗。該mRNA疫苗的研發歷經了嚴格的臨床前試驗,取得了積極的初步成果。臨床前試驗表明,該疫苗能夠有效誘導針對EEHV的抗體產生,同時安全性良好,沒有觀察到明顯的副作用。泰絲注射的疫苗劑量參考了對馬匹使用不同mRNA疫苗的研究結果。

研究人員將采用多種指標評估此疫苗的有效性。他們將監測接種疫苗后大象血液中的抗體水平。抗體水平越高,表明疫苗對機體產生的免疫反應越強,也就意味著疫苗的有效性越強。此外,研究人員還將密切監測接種疫苗后大象的健康狀況,以發現任何潛在的副作用或不良反應,作為評估疫苗的安全性的標準。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腫脹、疼痛或發紅。研究人員將對任何觀察到的副作用進行詳細記錄和評估,希望這項研究能夠為未來大規模接種此疫苗提供寶貴數據。

后續工作

在亞洲象泰絲成功接種EEHV疫苗后,后續工作將圍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一是為休斯頓動物園的其他象群成員接種疫苗,并進行相似的密切監測。二是與其他動物園和野生動物保護機構合作,推廣EEHV疫苗的使用,為更多亞洲象提供免疫保護。

EEHV疫苗的成功研發,有望對全球亞洲象種群的生存狀況產生重大積極影響。該疫苗不僅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EEHV病毒引起的疾病,還可以為研發針對非洲象的類似疫苗奠定基礎,為保護所有象類動物做出重要貢獻。

伙伴關系

象親內皮皰疹病毒疫苗的成果研發與投入使用離不開多方的共同努力。通過集體信息共享、研究伙伴關系、全球會議參與和當地支持,匯聚各方力量,休斯頓動物園實現了拯救野生動物的愿景。EEHV疫苗的研發過程中,各方積極共享信息,包括研究數據、實驗結果等。這種開放透明的信息共享機制,提高了研發效率,要打破信息壁壘,加強信息共享,才能促進合作的深入發展。此外,利用互補的優勢也是此次成功的關鍵。參與EEHV疫苗研發的各方,擁有不同的專業知識和資源優勢。休斯頓動物園在動物保護方面經驗豐富,貝勒醫學院在醫學研究方面實力雄厚,雙方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合作合力,促成了此次疫苗的研發。

在未來的動物保護工作中,堅持多方協力、信息共享、優勢互補的合作理念是成功的基石。愿多方攜手,共同守護地球上的野生動物,共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未來。

作者 :賈芊橦

——作者系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CBCGDF)國際部與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BNU-HKBU UIC)全球化與發展(GAD)專業聯合發起的“可持續發展人才培養計劃”的學生。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歡迎留言、點評、批評、討論。)

海洋與濕地·小百科

象親內皮皰疹病毒(Elephant Endotheliotropic Herpesvirus, EEHV)是一種致命的病毒,主要感染亞洲象的幼崽,導致嚴重的出血性疾病。該病毒自1990年首次發現以來,已成為圈養環境中導致幼象死亡的主要原因。

mRNA疫苗(mRNA Vaccine)是一種新型疫苗,它利用信使RNA(mRNA)來引導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對抗特定病原體的免疫反應。mRNA是一種遺傳物質,攜帶了制造蛋白質的指令。在mRNA疫苗中,這些指令編碼了病原體的特定蛋白質,例如病毒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當疫苗被接種后,體內的細胞會根據這些指令合成病原體的蛋白質片段,免疫系統識別這些蛋白質為外來物質,從而啟動免疫反應,生成針對該病原體的抗體和記憶細胞。

這種疫苗技術具有幾個優點:一是它能夠迅速開發和生產,尤其在應對新出現的病原體時。二是mRNA疫苗不包含活病毒,因此不會引發感染。mRNA疫苗在COVID-19疫情期間獲得了廣泛關注并取得了顯著成功,例如輝瑞-BioNTech和Moderna的疫苗。現在也被應用于其他領域,就像本文中提到的對抗亞洲象親內皮細胞皰疹病毒。

END

本文僅代表資訊,不代表平臺觀點。

歡迎轉發(請注明來源)。

編譯 | 賈芊橦
審核 | YJ
排版 | 綠葉

參考資料略

來源: 海洋與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