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作風 流行病學專家 UCLA流行病學系系主任復旦大學客座教授
慢病,用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來說,叫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它和新冠不一樣,不是通過病毒或者細菌來傳播。它的特點是病程比較長,一般來說進展也相當慢,同時它對人群健康的影響也比較嚴重。
那慢病是怎么引起的?當然有很多的因素,其中有遺傳性的因素、生理性的因素、環境的因素、行為的因素,是這些共同作用造成的結果。
在全世界慢病的嚴重性怎么樣?全世界5540萬的總死亡數當中,慢病的死亡是4100萬,占全部死因的74%,也就是3/4的死亡是由慢病所引起的。同時大概77%慢病的死亡發生在低收入國家,所以對貧窮國家的打擊是比較大的。
慢病主要有哪些類型?
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有哪幾種?
最重要的一種是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每年在全世界的死亡人數大概是1790萬人,所以是一個最重要的死因。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包括腦卒中、包括很多血管性疾病,所以它是一個最嚴重的慢性疾病。
第二大慢性疾病是腫瘤,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惡性腫瘤或者是癌癥,每年有930萬人死亡,它在慢病當中的死亡是第二位的。
第三種慢病,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慢性的呼吸道疾病,或者我們有時候叫老慢支,每年有410萬人的死亡。
第四種,就是現在比較常見的糖尿病。糖尿病每年大概有200萬人的死亡。這四類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加起來,大概要占到總慢病的80%。
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有效控制這四類疾病,那么慢病就會有80%的下降。
影響慢病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慢病是怎么造成的?
慢病的有很多的因素可以造成,正像我們前面所說的,其中包括遺傳、生理、危險環境、生活方式。這些綜合性的引起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險因素有哪一些?
第一類,叫可以改變的行為因素,這些因素是可以改變的。
(1)煙草,在我們中國吸煙是很大的問題,全世界因為吸煙引起800萬人的死亡,當然這當中也包括二手煙所造成的死亡。
(2)食鹽的攝入,吃的太咸了。食鹽的攝入能夠造成180萬人的死亡,食鹽的攝入不但可以引起高血壓,而且還可以引起胃癌,這是中國人最常發的腫瘤。
(3)有害的飲酒,所謂有害的飲酒是說飲酒量相當大,造成的危害比較大。每年大概有300萬人的死亡和飲酒是有關的,其中大概有一半是造成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死亡。
(4)缺少運動,缺少運動現在主要是坐的時間多,運動的時間少,這造成了83萬人的死亡。所以這四類因素,是可以改變的行為因素,那么這四個因素控制的話,很多的死亡是可以被控制的。
第二類危險因素,叫代謝性的危險因素,其中包括中國人最常見的高血壓、超重和肥胖、高血糖、高血脂,我們叫代謝性的綜合征或者代謝性的危險因素,這些會引起慢性的非傳染性疾病。
第三是環境因素,環境因素比較明顯,包括空氣污染、土地污染、生物污染,這些都是環境因素。比如說空氣污染就可以造成670萬人的死亡,其中大部分和慢病是有關的。
第四是我們所講的社會經濟因素,比如像貧困,貧困是慢病的一個最主要因素,不但會造成慢病的上升,而且患病以后造成的死亡也是會大量的增加。
慢病對社會和家庭有哪些影響?
慢性非傳染病對我們的健康、對我們的社會、對我們的家庭有什么樣的影響?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世界上最大的死亡和長期的最大因素造成的,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
從醫療支出上來說,慢性疾病給我們的醫療服務系統造成很大的負擔,因為很多人患慢病而且病程比較長,所以給醫院、醫療服務造成很大的壓力。同時對公共衛生的影響也比較大,因為要預防3/4的死亡,公共衛生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公共衛生的支出也會相應增加。
同時對于整個社會來說,生產力會大大的下降,也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比如說慢性疾病可以導致很多人的過早死亡,就是在70歲以前的死亡,我們定義為過早的死亡,同時也可能造成勞動力的過早退出,也會引起曠工,引起人群的勞動工作能力的下降,所以總體來說會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
從個人和家庭情況來看,它也會造成這個家庭很大的財務支出,其中包括自付的醫療費用、包括因為生病造成的家庭收入下降,這樣的話很多家庭就會造成財務的風險,也會導致很多家庭如果有慢病的人造成貧窮。
所以慢病的影響不單單是對健康的影響,同時對社會、對經濟、對家庭都有很大的影響。
總體來說,絕大部分的慢病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我們把這些綜合的因素考慮起來,慢病的死亡會大量的下降。
本文為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扶持作品
團隊/作者:深究科學-張作風
審核:白雅敏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健康促進與行為干預室 副主任
研究員 碩士研究生導師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來源: 星空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